唐华斑竹
vip
币龄12.3年
最高VIP等级10
用户暂无简介
数据索引这块 用了自己的一套算法,效率很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大型图书馆,但他们给每一本书都做了极其精准的标签。不管你用什么姿势提问,系统都能快速给你找出你要的那几本——甚至是一段话。这种查询能力,在链上海量数据的环境下非常实用。
目前 已经支持了超过 8000 个开发者项目,这个规模说实话已经不小了。很多项目之所以选择 Chainbase,不只是图个省事,更看重它背后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生态起来了,工具好用,社区活跃,这
C-4.1%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在加密世界高波动的环境里,追求收益好像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很多人把 DeFi 比作“过山车”——涨得猛,跌得也快。但最近我留意到一个叫 Treehouse 的协议,它走的路线不太一样:不追求夸张的短期回报,而是把“稳定收益”带到了链上。
tETH 的设计挺巧妙的,它自动追踪最佳的质押回报和套利机会,相当于给用户的资金效率做了持续优化。你不用整天盯着APY变动,也能获得复合收益。
更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 DOR——它尝试成为链上利率市场的基准。传统金融的利率大多由中心化机构定,而 DOR 通过多个节点实时上传数据、算法自动校验并剔除异常,最终结果上链存证。整个过程透明、可追溯,没有人为干预空间。这其实是 DeFi 基础设施中一直缺的那块拼图。
DEFI3.35%
TREE-2.14%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再说说他们的节点机制。参与者需要质押 $LA 才能领取计算任务,这不仅是一种激励手段,更是治理的基础。节点行为可追踪、任务分配可量化,信任变成了一种可计算、可验证的要素。这种设计把算力输出和网络安全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每一次链下计算,都在为整个网络积累价值。
从应用层面
LA-2.05%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 的开放性。它不像某些链绑定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开放市场——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证明任务,任何人也可以成为Prover节点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很“比特币早期”,有种“大家一起来参与”的开放精神。
技术上,他们也做了很实事的推进。比如S
BTC-1.05%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传统链上质押,资产往往只能做一件事——维护底层安全,利用率其实不高。但 Solayer 引入了再质押机制,你质押的 SOL 不光能继续支撑 Solana 共识,还能通过它的 swQoS 体系(权益权重服务质量)为生态内的 dApp、侧链甚至跨链应用提供算力支持。这种“一份资产、多处生效”的模式,直接打破了原来的效率天花板。
数据是最直观的:上线 60 天,$LAYER TVL 冲到 1.96 亿美元,超过 7 万个独立地址参与,迅速跻身 Solana 生态前 13 大协议——这个起步,已经能说明市场对它的认可。
LAYER-2.86%
SOL-2.86%
DAPP-27.58%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Huma做的事情不复杂,说白了就是用区块链重构传统金融里那些效率低、成本高的环节,比如跨境支付、中小企业融资这些。它搞了一个叫PayFi的体系,把支付、货币、托管、融资、合规和应用这六块拼在一起,协同运作。目前已经处理了45亿美元的交易,而且零违约,这个开头相当不错。
而 $HUMA 代币作为整个生态的核心,既用于治理,也做流动性激励,机制设计得挺扎实。
更值得说的是, 选在了Solana上构建。Solana大家懂的,速度快、费用低,特别适合高频、小额的实时支付场景。自从2024年上线以来,Huma已经处理了大量交易,流动性提供者能拿到两位数的收益,表现相当稳。
借助Sola
HUMA-7.86%
SOL-2.86%
  • 赞赏
  • 1
  • 转发
  • 分享
ybaservip:
非常感谢您的信息
存在这个金库里边,目前APY能给到4.88%,不算最高,但属于稳健型选择。比起一些波动大的资产,这个收益率对保守型资金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说到代币经济,Lista之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 $LISTA 的最大供应量从10亿枚砍到8亿,永久销毁2亿枚。这种通缩模型不只是表面动作,
LISTA-1.8%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Sui 在Robinhood上线了! Robinhood 今年明显在加密货币领域加大了投入,他们选择上线Sui,我觉得这释放了一个很强的市场信号,就是主流合规平台越来越看好 Sui 生态的发展前景。
从数据上看,Sui 目前的用户已经超过2300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传统加密交易所的用户——说明Sui正在从Web2那边持续拉新。这波上线 Robinhood 的操作又给Sui带来几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战略上,Robinhood背后是数百万股票用户,这直接给Sui带来了增量流量,流动性和市场深度肯定会增强。品牌方面,拿到这种主流合规平台的认可,无疑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用户层面也实现了“破圈”,不再只是加密老玩家在玩,更多大众投资者开始接触和持有Sui,这为整个生态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用户基础,应用和资金可能都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SUI
{future}(SUIUSDT)
SUI-2.89%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 Kava 在 AI 方向的布局。像是 Oros 智能代理框架,以及去中心化的 AI 训练平台 OpenDiLoCo,都在尝试把 Web3 和人工智能做更深度的融合。这种探索并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已经落地为具体工具和基础设施,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不
KAVA-0.24%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数据是最不会骗人的。目前$NOT已经有超过280万的链上持有人,代币在链上的流通比例也达到了61%,DEX成交额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高度活跃、真实在交易和持有的社区。不是那种刷出来的虚假繁荣。
NOT-1.52%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以前很多资产库依赖不断发新股募资来购买资产,模式虽能滚雪球,但越来越难持续。 带来的 DeFi 玩法,让资产库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也能实现资产增值。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选一条链还是多条链”的经典难题——借助其元层架构(Metalayer),项目既能专注在单条 Rollup 上做生态,也能灵活跨链捕捉收益,给资产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底层支持。
Caldera已经支持超过 100 条链的部署,包括 30 个主网和 15 个测试网。这些链上一共积累了超过 $4 亿的总锁仓价值(TVL),处理了 8.5 亿笔交易,并有 2700 万个地址参与过交互——这个生态规模,放在 RaaS(Rollup-as-a-Service)赛道里已经相当有分量。
根据 Routescan 的数据,
DEFI3.35%
ERA-2.81%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技术之外, 生态合作也相当扎实。Bitlayer 已经和 Sui、Base、Arbitrum、Cardano 这些主流公链达成了战略合作,同时还拉来了 Antpool、F2Pool、SpiderPool 这些顶级矿池加入联盟。这些合作不仅带来了稳定的流动性,还提供了坚实的算力保障,让整个生态的建设更加稳健。
资金方面,Bitlayer 也已经完成了 2500 万美元的机构融资,领投
SUI-2.89%
ARB-2.85%
ADA-4.25%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C 是干嘛的?它可不是什么“门票”或者纯治理型代币,它的价值是跟着真实使用走的。每一次 API 调用、每一次数据清洗、每一次脚本执行,都需要用 C 来支付。也就是说,你用它买数据、买服务,它也会被用来奖励数据提供者、节点和验证者。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用得越多,激励就越强,代币也就越有价值。
再说安全机制。他们搞了个“双重质押”(Dual-Staking),一边借 EigenLayer AVS 来做验证和算力支撑,另一边用
EIGEN-1.23%
  • 赞赏
  • 2
  • 转发
  • 分享
GateUser-5cada565vip:
坚定HODL💎
查看更多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金融里,利率是个最基础的参考指标,比如 LIBOR、SHIBOR,几乎所有金融产品的定价都跟它们挂钩。但在 DeFi 里,这一块长期处于碎片化甚至空白状态,没有一个公认的基准利率体系。这就导致所谓的“固定收益产品”很难被规范地设计和定价,用户也不敢轻易信任。
不仅如此, #T
DEFI3.35%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今天 $LA 又涨了,我看这势头,过两天说不定就冲的更高了。
其实很多区块链项目都卡在两大难题上:链上计算资源太紧张,以及跨链交互难信任。 的解法很直接——把复杂计算“外包”给链下的ZK协处理器,算完了再带回一张零知识证明,链上只需要做快速验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智能合约外接了一张高性能显卡,合约不用再吭哧吭哧跑大计算,但对结果依然有据可查。
官方1.0版本已经上线,目前主打一个挺接地气的能力:直接在智能合约里证明自定义SQL查询的结果。比如你可以跨多个区块甚至多个链做数据聚合,把处理好的“大数据”安全地带回链上使用。
说到跨链, 还有一个常被提到的组件:State Committees状态委员会。它本质是一套面向乐观Rollup的ZK
LA-2.05%
ZK-2.81%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说白了,区块链解决了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的问题,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一直被忽略:我们怎么知道某个计算的结果是真实可信的?尤其是随着 Web3 越来越频繁地和现实世界交互——比如链外 AI 的推理过程怎么验证?DePIN 设备上传的数据有没有造假?Rollup 的执行层会不会作弊?这些问题,不是单靠一条新链或者几个数据联盟就能搞定的。
不像我们熟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传统金融体系里,信用往往建立在存量资产上,比如你有没有房、股票或者加密货币。抵押越多,额度越高。但现实情况是,全球大多数人其实只有稳定的收入流,却缺乏可供抵押的“硬资产”,结果一直被挡在有效的信用市场之外。
那 是怎么转起来的?其实三步就能说清楚。
第一步是证明收入。工资单、应收账款、跨境汇款记录这些,通过可验证的方式上链。关键得确保真实性和连续性,不能造假。
第二步是定价和设定额度。这里引入了“时间价值”(TVM)的概念,再结合一些风险参数比如周期、波动性和违约率,最终算出折现率和你能用的额度。
第三步是执行和结算。智能合约自动匹配流动性池来完成放款。等到未来收入实际到账了,合约再自动执行还款和收益分配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领取也特别简单,就三步:
3. 最后点“检查资格”,有额度的话直接点领取,全程一分钟搞定。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话题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