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比特幣網路出現歷史性悖論:平均交易費飆升至 2.40 美元,創下年內新高,而每日交易筆數卻下降了 35%。
這一現象顛覆了傳統認知——通常費用漲與網路活動增加同步發生。市場結構正發生深層變化,機構參與者擴張與即將到來的供應衝擊成爲關鍵驅動因素。
比特幣手續費飆升背後,是市場參與者結構的根本性轉變。機構與“鯨魚”取代散戶成爲網路活動主力軍,他們願意支付溢價確保交易優先確認。
2025年4月至5月期間,Santiment 數據顯示新增 76 個“鯨魚地址”(每個持有 ≥ 1000 BTC)。Metaplanet 和 Strategy 等公司大規模購入比特幣並存入冷錢包,凍結了流動性。
交易所比特幣供應量同步下降,從1月的2.5萬枚降至5月的2.1萬枚,降幅達16%。稀缺性加劇與機構入場形成正反饋循環。
當比特幣價格站上 105,000 美元,投資者將 2.40 美元的平均費用視爲“咖啡成本”——微不足道的代價換取交易確定性。
2024年比特幣減半後,區塊獎勵再度削減50%,手續費佔礦工收入比例躍升至 38%。這標志着比特幣網路安全模型轉型:手續費成爲礦工維持運營的新支柱。
網路技術升級同樣影響費用結構。閃電網絡承擔了 43% 的鏈下交易,緩解了主網壓力。但留在主網上的交易因區塊空間競爭加劇而成本上升。
Ordinals 協議和 BRC-20 代幣的普及增加了區塊負載,復雜操作(如基金轉移和衍生品投資)佔比達 62%。技術演進在降低部分成本的同時,推高了核心鏈上活動的定價。
當比特幣費用攀升時,以太坊卻呈現相反趨勢。2025年第一季度,以太坊總交易費用下降近 60%,達 2020 年以來最低水平。
這一反差源於以太坊的分層戰略成功。Dencun 升級使 Layer-2 交易成本降低 95%,常規轉帳費用從 86 美元降至 0.39 美元。
Base 每秒處理超過 80 筆交易,領跑 Layer-2 網路。Arbitrum 和 zkSync 等平台交易成本甚至低於 0.01 美元。
比特幣的高費用凸顯其“數字黃金”屬性,而以太坊通過 L2 實現“可負擔結算層”的轉型,兩條路徑體現不同生態定位。
礦工在獎勵減半和費用波動的夾縫中求生。2025 年上半年,挖出一枚比特幣的成本突破 70,000 美元,同比漲超 34%。
單位算力收入(hashprice)從 0.12 USD/TH 暴跌至 0.049 USD/TH。利潤壓縮觸發行業並購潮。Core Scientific 可能被 AI 雲計算商 CoreWeave 收購,消息傳出後股價單日大漲 18.5%。
礦企通過三重策略突圍:
更關鍵的突破是與 AI 數據中心協同布局,礦場同時服務挖礦和 AI 計算任務,提升資源利用率。
比特幣費用波動預示更深層變革。福布斯預測,2025 年比特幣 DeFi 生態將借助 L2 網路實現鎖倉量突破 240 億美元。基於 ZK 技術的比特幣 L2(如 Citrea 或 Alpen Labs)有望落地,在擴容同時實現可編程性。
監管環境同步改善。若特朗普當選可能推動加密貨幣友好政策,歐盟 MiCA 框架已落地實施。美國 SEC 新任主席上任將終結“Operation Chokepoint 2.0”,使美國重獲加密創新中心地位。
費用結構將呈現分層特徵:
礦工收入來源隨之多元化,從純區塊獎勵轉向“區塊獎勵 + 交易費 + AI 算力服務”組合。加密分析師指出,比特幣高費用時代將加速分層網路採用。Starknet 等團隊正研發基於 ZK 技術的比特幣 L2 解決方案,Citrea 和 Alpen Labs 的測試網已處理首批交易。
礦工收入中手續費佔比達 38% 預示網路安全模型根本轉型。當 2140 年區塊獎勵歸零時,交易費將成維護比特幣網路的唯一支柱。當前的高費困境,不過是未來常態的早期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