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交匯處,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的名字已成爲一個傳奇。作爲商業智能公司 MicroStrategy(現更名爲 Strategy)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他憑藉對比特幣近乎偏執的信仰,將一家瀕臨破產的軟件公司轉型爲全球最大的比特幣持倉機構,並掀起了一場關於企業資本配置與加密資產價值的全球性討論。
Michael Saylor 的職業生涯始於 1989 年創立的 MicroStrategy,該公司早期專注於商業智能軟件服務,但長期面臨微軟、甲骨文等巨頭的競爭壓力。2020 年,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貨幣寬松政策促使他重新審視資產配置邏輯。Saylor 認爲,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其抗通脹屬性與稀缺性將重塑全球金融體系。同年 8 月,MicroStrategy 宣布以 2.5 億美元首次購入比特幣,正式開啓轉型之路。
此後四年間,Strategy 通過自有資金、發行可轉換債券、股權融資等方式累計投入超 277 億美元,以均價 67,373 美元購入 555,450 枚比特幣(截至 2025 年 5 月),持倉總價值一度突破 370 億美元,成爲全球上市公司中的“持幣之王”。這一激進策略不僅讓公司股價四年暴漲 2,350%,更使其市值在 2025 年突破千億美元,超越英偉達、Meta 等科技巨頭。
Saylor 的比特幣戰略並非簡單的資產配置,而是一場精密的資本遊戲,被支持者稱爲“無限資金漏洞”。其核心邏輯是利用資本市場對比特幣的狂熱,形成“融資—購幣—股價漲—再融資”的閉環:
這一策略在牛市中成效顯著:2024 年,Strategy 股價年漲幅近 400%,遠超比特幣 122% 的漲幅,甚至被華爾街視爲“加了槓杆的比特幣看漲期權”。
盡管 Strategy 的比特幣持倉爲其帶來巨額浮盈,但 Saylor 的激進策略始終伴隨爭議:
對此, Saylor 展現出極端堅定的態度,宣稱“永不賣出比特幣”,並預測比特幣將在 10 年內突破 100 萬美元。他甚至將公司更名爲 Strategy,以彰顯其徹底轉型爲“比特幣金庫公司”的決心。
Strategy 的案例顛覆了傳統企業財務管理的邏輯。通過將資產負債表與比特幣深度綁定, Saylor 創造了一種新型資本運作模式:
Michael Saylor 與 Strategy 的比特幣豪賭,既是個人信念的極致表達,也是金融創新的高風險實驗。其成功依賴於比特幣價格的長期漲與資本市場的持續狂熱,而任何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打破這一脆弱平衡。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場實驗已重新定義了企業資產配置的邊界,並爲加密資產的主流化提供了關鍵案例。正如《金融時報》紀錄片所言:“這不僅是投資,更是一場關於信仰與市場狂熱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