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和 Web3 是什么关系?大概是孙悟空与唐三藏吧

中级11/22/2023, 3:46:53 AM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尤其是ChatGPT 和Midjourney 这类AIGC (AI Generate Content, AI 生成式内容),在国内外名人和科技巨头们的推波助澜下疯狂占据了社群媒体和新闻版面,如果还有擦鞋童应该也早在侃侃而谈了。 在这样的新闻横扫之下,不晓得还有多少人记得Web3?最近区块链、加密货币、DeFi、NFT...等就被嘲讽只是「过期的话题」。

前言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尤其是ChatGPT 和Midjourney 这类AIGC (AI Generate Content, AI 生成式内容),在国内外名人和科技巨头们的推波助澜下疯狂占据了社群媒体和新闻版面,如果还有擦鞋童应该也早在侃侃而谈了。

在这样的新闻横扫之下,不晓得还有多少人记得Web3?最近区块链、加密货币、DeFi、NFT…等就被嘲讽只是「过期的话题」。

不过即使如此,我倒是觉得最近AI带来的几种焦虑,例如「内容数量爆炸」、「资讯真实性」、「智慧财产权追朔」、「隐私泄露」…等等,反而很适合利用区块链的技术来处理:一边是快速、低门槛、技术优化和产制数量呈等比级数成长,但却有真实性和所有权疑虑的「AI生成内容」;另一边则是去中心化、强调资产所有权、不可更改且可追踪,偏偏对大众门槛高、交互速度慢的「 Web3 」。这两个近期渐成主流却有着矛盾特性的科技其实可以互相搭配、互补,为人类带来下一轮的科技进步趋势。

这是什么老派比喻?

回到标题,为什么我用这么老派的比喻,觉得 AI 像孙悟空,Web3 像唐三藏。

孙悟空,聪明灵活,面对各式各样的对手总是可以快速找出模式和应对之道,可以根据需要自我学习和快速成长,就像 AI 。七十二变让人眼花撩乱的法术能够模仿、生成、变形,就像 AIGC 生成内容,既快速多变又惟妙惟肖。但 AI 有时也像孙悟空这个角色一样,总会有那么一点调皮不受控制,行为游走边缘,让人担心他像个不定时炸弹。

唐三藏,诚实坦然,公开透明毫无私心,但有时太过单纯固执,简单的一件事有时因为原则问题搞得需要绕一大圈才能解决,就像Web3和区块链。对于那个神通广大、花样层出不穷但不太受控的AI,区块链所具备的基本原则就像AI头上的紧箍咒,是稳固不可违逆的规范和法则,就像唐三藏控制着孙悟空一样,确保所有的行为内容不超出界线,并且能够随时收放、追踪、控制。

目前没有想到其他适合的比喻了,欢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比喻~

近期观察到几个唐三藏和孙悟空结合的(可能)案例

元宇宙内容

不论是 Decentraland 或 Sandbox 这些元宇宙世界,过去虽然被名人、企业争相购买虚拟土地「炒房」了一波,但是有实际进去那个虚拟世界看看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好空虚啊!

不论这些名人是真的看好元宇宙而纷纷进去「占地为王」,还是只是元宇宙项目方的话题炒作,这些所谓「名人拥有的地产」上面大多是荒芜一片,玩家也不用奢求能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和偶像来一场虚拟互动。除了极少数时候会举办的「OOO虚拟演唱会」、「OOO虚拟时尚发表会」等等活动之外,大部分时候元宇宙里是渺无人烟的。

报导:最孤独的元宇宙:曾被估价值超过13亿美元的虚拟世界,现在每天的活跃使用者仅有38人

报导:欧盟斥资1200万「元宇宙派对」惨照曝光,仅6人参加、其中1人还是记者

原因?就是因为里面太无聊了啊!

先不说道具、事件、可以互动的角色、景点…都少得可以,退一万步说,荒芜的地皮、简陋的建筑、点阵风格的人物和服装,对于习惯4K画质高清影像的新世代来说,这里简直就像是爷奶那个世代的游戏画面。

而这一切完全可以透过AIGC快速建立起来

元宇宙里的「内容」如果丰富起来,例如对话互动就像真人一样自然的NPC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不但能够应付玩家各式各样的对答,甚至能够主动驱动游戏进程;能够为每位玩家大量生成却又保证独一无二的服装、道具、角色造型;透过AI自动生成,层层自动延伸的剧情、事件、场景…等等,即使作为单机游戏也完全能够吸引玩家驻足,之后再加入社交、名人、O2O(线上/线下结合)等元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吸引玩家和一般用户的元宇宙世界。

环保和能效

生成式AI可以用于生成压缩数据,来减少区块链上的存储空间和传输成本。参考Nvidia老板黄仁勋的讲法:

报导:「…算力越高,成本以及耗电量也就越高。如果未来的超高科技世界完全仰赖电脑的「算力」来进行,不仅钱包可能会有点辛苦,整个地球肯定是没办法承受的。
NVIDIA 执行长黄仁勋表示,这就是为什么 NVIDIA 花了三十年在发展加速运算,就是希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现在,人类拥有了第二个引擎,也就是「人工智慧」。 「透过人工智慧,我们可以透过仿真的方式,让计算量缩小到原来的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今天丢出一颗球,即使是一只不懂物理学、不懂万有引力的小狗,也能精准预测球会飞到哪里,然后跳到空中接住那颗球。简单来说,它是透过「技能」来预测物理现象,而不是真的「计算」物理现象。
而人工智慧也是一样的概念。黄仁勋指出,透过教人工智慧各种物理定律和理论,然后将计算量减少为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
「节省下来的电力与运算能力,不只对环境更友善,还有余力,让许多新的发展得以成真,而不会受限于排不到算力,」黄仁勋接着说,「然后,我们就可以预期科技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再度起飞。」

NFT 票券

这是最近越来越多人讨论的议题,我之前也有写过一篇讨论(NFT的玩法?现在与未来)。透过NFT技术作为票券机制,可以防止黄牛、增加收藏价值、创造主办单位二次收益和集点功能。而AI这时候扮演的则是那个抓出黄牛的独特买卖模式,主动封锁可疑帐号的机制,也是自动为每张票券生成出独一无二图样设计和文字讯息的角色。

最近相关的新闻是全球最大票务系统 Ticketmaster 在Flow区块链上开展了NFT票务服务,允许活动组织者将 NFT 附加到门票上。反过来也让持票者可以获得独家 VIP 体验或访问 Web3 版本的活动。

原文新闻:Ticketmaster Takes A Huge Step Toward NFT Tickets

保险/理赔

国内外的保险业利用区块链来改善效率早有先例。例如国泰的「产险联盟链」串连了国内 14 间产险业者,就获得了金管会的支持,透过区块链技术协助产险业数位转型。

报导:(略)…以保险业内常见的「诈保」案件为例,透过将各保险业者的投保资料上链,便可透过联盟链让产险公司的资料相互串连,以防止重复投保、重复领取保险金等问题;此外,亦可协助简化分摊理赔的处理流程,过去一旦两台车发生擦撞,双方保险公司必有一方先行理赔,尔后另一方再回拨理赔金,而整个过程需有人力来回公会交换纸本,并由保险人员手动输入资料,通常每月往返需花费至少90- 100 小时的时间。

而透过AI则可以进一步从「数位化」变成「自动化」,也更加减少人工出错的机会和耗费的时间,跨公司间的协作更快速,用户个人资讯也更加保密。

未来AI还可以针对用户当下的年龄、社交、健康等状况即时设计客制化产品、销售通路和费用等级,推荐更个人化的商品选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全自动化流程。

另外一个理赔的例子是新光人寿:

新光人寿与SAS合作开发理赔防诈欺风险预测系统,在理赔作业流程中导入AI,每一笔理赔申请案自动列出评分程式和风险指标,降低人为经验判读的误差。诈欺破案率提高至15%,遏止无效理赔支出的损失。

导入AI则可以侦测理赔诈欺风险,未来借着搜集用户的社交图谱、线上行为、移动装置资讯,甚至过去的搜寻关键字和发表过的内容文字探勘等,提供保险公司除了基本个资外,更深入的用户身份和风险评估。

智慧财产权 + DAO & 内容的朔源和追踪

基本上,AIGC的技术本身是合法的,但是现在的疑虑出在这些 AI 在背后抓取的图库很可能是未经授权的。

从法律上来说,AI 所生成的内容是否具有智慧财产权?若有,又归属于谁?相对的,若 AIGC触犯了其他人的产权,又该由谁负责?

最近看到提出明确解决方案的例子是这篇来自TinTinLand的文章

…多方利益角色形成的 DAO 模型,能够适用于 AIGC 的平台管理。将创作者、原创艺术品所有者、AIGC 运营商、区块链验证者放入四个角色板块,其中创作者产生的收益可以分配给其他三位参与者,收益份额由常规投票权决定。在这一模式中,商业价值来自创作者,并分配给原始艺术品所有者、AIGC 运营商和区块链,这些参与者都可以通过Web3 集成到一个DAO 中,让AIGC 的使用与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以广告营销平台为例,DAO+AIGC管理路径可以理解为:

  • 专门的营销文案 AIGC 生成内容和输入价值,辅助日常或专项设计工作;
  • 广告文案作品所有者上传作品后,等待作品经过认证成为 NFT,拥有版权并从中受益;
  • AIGC 运营商可以加入 DAO,通过广告文案的投票和提案来治理,并参与分配;
  • 区块链验证器将满足整个系统的验证需求,对下载量、调用量等关键指标考察,确保公平、透明;

除了透过DAO来将多方利益角色连结在一起,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可追踪不可串改的机制来实现利益共享,也有厂商尝试直接从源头:「AI模型」来打造一个可以让「被AI撷取内容的原生产者」可以直接从中获得分润的机制。例如全球最大的线上图库 Shutterstock 和 Getty Images 就直接与 Nvidea 合作透过「AI Foundations」打造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

Nvidea表示,包含创造力软体Adobe、线上图库Shutterstock与Getty Images等企业都已经使用「AI Foundations」打造出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其中,为了避免版权争议,Nvidia和Getty Images的合作就是致力于打造出负责任的模型,因为相关以图转文的模型都有侵犯艺术家权利的嫌疑,让艺术家无法从中得到经济收益,所以正在开发让艺术家的作品被使用时,能够从中分润的新模式。参考官方消息

结论

其他其实还有更多的案例和想像,在写文章查资料的同时会一直看到或冒出一些有趣的想法。总之,在 AI 和 Web3 这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科技发展趋势下,可以互相搭配、互补,为人类带来下一轮的科技进步。就像孙悟空和唐三藏一样,AI 和 Web3 分别代表灵活和稳固,但相互搭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随着这两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区块链D世界,著作权归属原作者[D大叔],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gatelearn@gate.io),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覆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AI 和 Web3 是什么关系?大概是孙悟空与唐三藏吧

中级11/22/2023, 3:46:53 AM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尤其是ChatGPT 和Midjourney 这类AIGC (AI Generate Content, AI 生成式内容),在国内外名人和科技巨头们的推波助澜下疯狂占据了社群媒体和新闻版面,如果还有擦鞋童应该也早在侃侃而谈了。 在这样的新闻横扫之下,不晓得还有多少人记得Web3?最近区块链、加密货币、DeFi、NFT...等就被嘲讽只是「过期的话题」。

前言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尤其是ChatGPT 和Midjourney 这类AIGC (AI Generate Content, AI 生成式内容),在国内外名人和科技巨头们的推波助澜下疯狂占据了社群媒体和新闻版面,如果还有擦鞋童应该也早在侃侃而谈了。

在这样的新闻横扫之下,不晓得还有多少人记得Web3?最近区块链、加密货币、DeFi、NFT…等就被嘲讽只是「过期的话题」。

不过即使如此,我倒是觉得最近AI带来的几种焦虑,例如「内容数量爆炸」、「资讯真实性」、「智慧财产权追朔」、「隐私泄露」…等等,反而很适合利用区块链的技术来处理:一边是快速、低门槛、技术优化和产制数量呈等比级数成长,但却有真实性和所有权疑虑的「AI生成内容」;另一边则是去中心化、强调资产所有权、不可更改且可追踪,偏偏对大众门槛高、交互速度慢的「 Web3 」。这两个近期渐成主流却有着矛盾特性的科技其实可以互相搭配、互补,为人类带来下一轮的科技进步趋势。

这是什么老派比喻?

回到标题,为什么我用这么老派的比喻,觉得 AI 像孙悟空,Web3 像唐三藏。

孙悟空,聪明灵活,面对各式各样的对手总是可以快速找出模式和应对之道,可以根据需要自我学习和快速成长,就像 AI 。七十二变让人眼花撩乱的法术能够模仿、生成、变形,就像 AIGC 生成内容,既快速多变又惟妙惟肖。但 AI 有时也像孙悟空这个角色一样,总会有那么一点调皮不受控制,行为游走边缘,让人担心他像个不定时炸弹。

唐三藏,诚实坦然,公开透明毫无私心,但有时太过单纯固执,简单的一件事有时因为原则问题搞得需要绕一大圈才能解决,就像Web3和区块链。对于那个神通广大、花样层出不穷但不太受控的AI,区块链所具备的基本原则就像AI头上的紧箍咒,是稳固不可违逆的规范和法则,就像唐三藏控制着孙悟空一样,确保所有的行为内容不超出界线,并且能够随时收放、追踪、控制。

目前没有想到其他适合的比喻了,欢迎大家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比喻~

近期观察到几个唐三藏和孙悟空结合的(可能)案例

元宇宙内容

不论是 Decentraland 或 Sandbox 这些元宇宙世界,过去虽然被名人、企业争相购买虚拟土地「炒房」了一波,但是有实际进去那个虚拟世界看看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好空虚啊!

不论这些名人是真的看好元宇宙而纷纷进去「占地为王」,还是只是元宇宙项目方的话题炒作,这些所谓「名人拥有的地产」上面大多是荒芜一片,玩家也不用奢求能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和偶像来一场虚拟互动。除了极少数时候会举办的「OOO虚拟演唱会」、「OOO虚拟时尚发表会」等等活动之外,大部分时候元宇宙里是渺无人烟的。

报导:最孤独的元宇宙:曾被估价值超过13亿美元的虚拟世界,现在每天的活跃使用者仅有38人

报导:欧盟斥资1200万「元宇宙派对」惨照曝光,仅6人参加、其中1人还是记者

原因?就是因为里面太无聊了啊!

先不说道具、事件、可以互动的角色、景点…都少得可以,退一万步说,荒芜的地皮、简陋的建筑、点阵风格的人物和服装,对于习惯4K画质高清影像的新世代来说,这里简直就像是爷奶那个世代的游戏画面。

而这一切完全可以透过AIGC快速建立起来

元宇宙里的「内容」如果丰富起来,例如对话互动就像真人一样自然的NPC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不但能够应付玩家各式各样的对答,甚至能够主动驱动游戏进程;能够为每位玩家大量生成却又保证独一无二的服装、道具、角色造型;透过AI自动生成,层层自动延伸的剧情、事件、场景…等等,即使作为单机游戏也完全能够吸引玩家驻足,之后再加入社交、名人、O2O(线上/线下结合)等元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吸引玩家和一般用户的元宇宙世界。

环保和能效

生成式AI可以用于生成压缩数据,来减少区块链上的存储空间和传输成本。参考Nvidia老板黄仁勋的讲法:

报导:「…算力越高,成本以及耗电量也就越高。如果未来的超高科技世界完全仰赖电脑的「算力」来进行,不仅钱包可能会有点辛苦,整个地球肯定是没办法承受的。
NVIDIA 执行长黄仁勋表示,这就是为什么 NVIDIA 花了三十年在发展加速运算,就是希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现在,人类拥有了第二个引擎,也就是「人工智慧」。 「透过人工智慧,我们可以透过仿真的方式,让计算量缩小到原来的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今天丢出一颗球,即使是一只不懂物理学、不懂万有引力的小狗,也能精准预测球会飞到哪里,然后跳到空中接住那颗球。简单来说,它是透过「技能」来预测物理现象,而不是真的「计算」物理现象。
而人工智慧也是一样的概念。黄仁勋指出,透过教人工智慧各种物理定律和理论,然后将计算量减少为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
「节省下来的电力与运算能力,不只对环境更友善,还有余力,让许多新的发展得以成真,而不会受限于排不到算力,」黄仁勋接着说,「然后,我们就可以预期科技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再度起飞。」

NFT 票券

这是最近越来越多人讨论的议题,我之前也有写过一篇讨论(NFT的玩法?现在与未来)。透过NFT技术作为票券机制,可以防止黄牛、增加收藏价值、创造主办单位二次收益和集点功能。而AI这时候扮演的则是那个抓出黄牛的独特买卖模式,主动封锁可疑帐号的机制,也是自动为每张票券生成出独一无二图样设计和文字讯息的角色。

最近相关的新闻是全球最大票务系统 Ticketmaster 在Flow区块链上开展了NFT票务服务,允许活动组织者将 NFT 附加到门票上。反过来也让持票者可以获得独家 VIP 体验或访问 Web3 版本的活动。

原文新闻:Ticketmaster Takes A Huge Step Toward NFT Tickets

保险/理赔

国内外的保险业利用区块链来改善效率早有先例。例如国泰的「产险联盟链」串连了国内 14 间产险业者,就获得了金管会的支持,透过区块链技术协助产险业数位转型。

报导:(略)…以保险业内常见的「诈保」案件为例,透过将各保险业者的投保资料上链,便可透过联盟链让产险公司的资料相互串连,以防止重复投保、重复领取保险金等问题;此外,亦可协助简化分摊理赔的处理流程,过去一旦两台车发生擦撞,双方保险公司必有一方先行理赔,尔后另一方再回拨理赔金,而整个过程需有人力来回公会交换纸本,并由保险人员手动输入资料,通常每月往返需花费至少90- 100 小时的时间。

而透过AI则可以进一步从「数位化」变成「自动化」,也更加减少人工出错的机会和耗费的时间,跨公司间的协作更快速,用户个人资讯也更加保密。

未来AI还可以针对用户当下的年龄、社交、健康等状况即时设计客制化产品、销售通路和费用等级,推荐更个人化的商品选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全自动化流程。

另外一个理赔的例子是新光人寿:

新光人寿与SAS合作开发理赔防诈欺风险预测系统,在理赔作业流程中导入AI,每一笔理赔申请案自动列出评分程式和风险指标,降低人为经验判读的误差。诈欺破案率提高至15%,遏止无效理赔支出的损失。

导入AI则可以侦测理赔诈欺风险,未来借着搜集用户的社交图谱、线上行为、移动装置资讯,甚至过去的搜寻关键字和发表过的内容文字探勘等,提供保险公司除了基本个资外,更深入的用户身份和风险评估。

智慧财产权 + DAO & 内容的朔源和追踪

基本上,AIGC的技术本身是合法的,但是现在的疑虑出在这些 AI 在背后抓取的图库很可能是未经授权的。

从法律上来说,AI 所生成的内容是否具有智慧财产权?若有,又归属于谁?相对的,若 AIGC触犯了其他人的产权,又该由谁负责?

最近看到提出明确解决方案的例子是这篇来自TinTinLand的文章

…多方利益角色形成的 DAO 模型,能够适用于 AIGC 的平台管理。将创作者、原创艺术品所有者、AIGC 运营商、区块链验证者放入四个角色板块,其中创作者产生的收益可以分配给其他三位参与者,收益份额由常规投票权决定。在这一模式中,商业价值来自创作者,并分配给原始艺术品所有者、AIGC 运营商和区块链,这些参与者都可以通过Web3 集成到一个DAO 中,让AIGC 的使用与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以广告营销平台为例,DAO+AIGC管理路径可以理解为:

  • 专门的营销文案 AIGC 生成内容和输入价值,辅助日常或专项设计工作;
  • 广告文案作品所有者上传作品后,等待作品经过认证成为 NFT,拥有版权并从中受益;
  • AIGC 运营商可以加入 DAO,通过广告文案的投票和提案来治理,并参与分配;
  • 区块链验证器将满足整个系统的验证需求,对下载量、调用量等关键指标考察,确保公平、透明;

除了透过DAO来将多方利益角色连结在一起,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可追踪不可串改的机制来实现利益共享,也有厂商尝试直接从源头:「AI模型」来打造一个可以让「被AI撷取内容的原生产者」可以直接从中获得分润的机制。例如全球最大的线上图库 Shutterstock 和 Getty Images 就直接与 Nvidea 合作透过「AI Foundations」打造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

Nvidea表示,包含创造力软体Adobe、线上图库Shutterstock与Getty Images等企业都已经使用「AI Foundations」打造出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其中,为了避免版权争议,Nvidia和Getty Images的合作就是致力于打造出负责任的模型,因为相关以图转文的模型都有侵犯艺术家权利的嫌疑,让艺术家无法从中得到经济收益,所以正在开发让艺术家的作品被使用时,能够从中分润的新模式。参考官方消息

结论

其他其实还有更多的案例和想像,在写文章查资料的同时会一直看到或冒出一些有趣的想法。总之,在 AI 和 Web3 这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科技发展趋势下,可以互相搭配、互补,为人类带来下一轮的科技进步。就像孙悟空和唐三藏一样,AI 和 Web3 分别代表灵活和稳固,但相互搭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随着这两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区块链D世界,著作权归属原作者[D大叔],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gatelearn@gate.io),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况下不得覆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Comece agora
Inscreva-se e ganhe um cupom de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