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加密市场回顾与2025年展望2024年是加密货币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围绕ETF和美国大选两大核心事件,以比特币为主要驱动力,加密行业成功实现突破。上市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国家政府纷纷进入市场,加密货币的主流化程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监管环境也随着新政府上台而趋向清晰和宽松。主流融合、路径分化以及监管演进成为了今年行业的主旋律。## 2024年回顾:比特币登顶,以太坊遭追赶,MEME赛道备受关注纵观行业今年的主要发展,比特币无疑是核心叙事。ETF获批和国家储备需求推动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大关,正式宣告比特币超越加密货币范畴,成为全球认可的抗通胀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比特币正从数字黄金逐步向超主权货币迈进,标志着中本聪发起的这场金融实验取得阶段性胜利。另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在今年得到显著扩展。虽然铭文、符文等应用经历了起落,但比特币多元生态已初步形成。BTCFi、NFT、游戏、社交等应用持续发展,比特币DeFi总锁仓量从年初的3亿美元飙升至67.55亿美元,全年增长超20倍。其中Babylon成为比特币链上最大协议,TVL达55.64亿美元。广义的比特币金融更是表现亮眼,比特币现货ETF规模快速增长、MicroStrategy等上市公司被竞相模仿,都反映出比特币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成功。以太坊今年的日子则不那么好过。相比其他资产表现不佳,价值捕获与用户活跃度下降,叙事力也不如以往。虽然DeFi复兴口号响亮,但除了再质押引发的TVL增长外,实际投资明显不足。不过,年末衍生品黑马Hyperliquid的出现,不仅革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命,也给DeFi吹响了反攻号角。另一方面,升级后以太坊Layer 2内卷加速,持续蚕食主网份额,引发市场对以太坊机制的质疑。相比之下,Solana今年强势崛起。从TVL来看,以太坊在公链的市占率从年初的58.38%下降至55.59%,而Solana从年初的微不足道跃升至6.9%,成为仅次于以太坊的第二大公链。SOL价格更是从2年前的6美元狂涨至200美元,今年涨幅超100%。Solana凭借低成本与高效能的优势,瞄准核心流动性定位,依托Degen文化成为MEME之王,成为散户集中地。Solana每日链上费用多次超过以太坊,新开发者增长也超越以太坊,赶超趋势明显。TON和SUI今年也突出重围。Telegram带动链游领域火热,为沉寂已久的市场注入强劲动力,TON也终于进入快速增长期。SUI则完全以涨幅取胜,Move语言公链发展迅速,前景被看好。同期公链Aptos虽价格表现较弱,但更受传统资本青睐,今年与贝莱德等机构建立合作,合规属性或让其在新一轮RWA、比特币金融周期中迎来机遇。从应用角度看,MEME是今年市场的主要驱动力。MEME的兴起标志着市场格局转变,机构代币不受欢迎,多余的流动性涌向公平性与逐利性更强的板块。MEME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从单纯的炒作标的逐渐发展为文化金融的代表,"一切皆可MEME"正在成为现实。虽然从市值看MEME仅占前300大加密货币的3%不到,但其交易量却持续占6-7%的份额,是流动性最集中的主要赛道。围绕MEME的基础设施也在夯实,公平发射平台Pump.fun应运而生,不仅重塑MEME格局,还成为今年最赚钱的应用之一。11月,Pump.fun成为"有史以来首个月收入超1亿美元的Solana协议"。但平台赚钱并不意味着散户赚钱,考虑到极低的中奖概率和日益凸显的MEME机构化趋势,从用户角度看割与被割难以避免。为此,给MEME增加基本面成为项目的新模式,但短期炒作仍是主流。受美国大选影响,预测市场应用Polymarket异军突起。10月Polymarket网站访问量达3500万次,是主流博彩网站的两倍,月交易量从4月的4000万美元激增至25亿美元。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真实需求意味着明确的价值应用,V神对其赞不绝口。媒体+博彩的新型融合模式正在兴起。年末,AI应用从技术跨越到实践,在Web3领域再次成为热点。MEME率先引爆AI Agent赛道,Truth Terminal等项目快速崛起,百倍行情重现。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机构都看好AI Agent,认为其是继DeFi后的第二个现象级赛道。虽然目前该领域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应用主要集中在MEME、Bot等表层,但新兴领域意味着机遇,AI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的桥梁,PayFi成为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稳定币与RWA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稳定币在今年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不仅在加密领域快速增长,在全球支付和汇款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非洲、拉美和东欧地区开始绕过传统银行系统,直接采用稳定币进行交易结算。目前稳定币流通价值超2100亿美元,月均超2000万地址进行交易。Ethena是今年表现最亮眼的稳定币项目,催生了生息稳定币热潮。RWA在贝莱德宣布进入后被彻底点燃,规模从3年前的不到20亿美元扩大到140亿美元,涵盖借贷、房地产、稳定币、债券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传统金融体系对接,PayFi也是政府机构最青睐的Web3赛道,如中国香港已将稳定币与RWA列为明年重点发展领域。尽管整体向好,但在宏观紧缩和行业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加密领域也经历了艰难的考验。创新应用乏力、内部纷争加剧、重组并购频发,流动性减弱导致加密行业路径分化,形成比特币核心流入、不断虹吸其他币种的格局。山寨市场在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年底才在华尔街关注下触底反弹,山寨季拉开帷幕。短期内路径分化趋势或将持续加剧。## 2025年展望:新周期、新应用、新方向随着特朗普政府开启加密新纪元,资本雄厚的机构蓄势待发。目前已有超15家机构发布2025年市场预测。从价格预测看,所有机构都看好比特币,15-20万美元是多家机构预测的高点区间。部分机构甚至给出了50万美元的乐观预期。其他币种方面,预计ETH可能达到6000-7000美元,SOL在500-750美元,SUI可能涨至10美元。加密总市值预计将达到7.5-8万亿美元,山寨币总市值或上涨5倍。几乎所有机构都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宏观环境转好,加密监管也将放松。多家机构看好比特币战略储备,认为至少会有一个主权国家和众多上市企业将比特币纳入储备。ETF资金流入增加将成为客观事实。从具体赛道看,稳定币、代币化资产和AI是机构最为关注的领域。稳定币结算量预计将达到3000-4500亿美元,企业对稳定币支付的接受度将提高。代币化资产价值预计超500亿美元,但国债代币化可能面临阻力。AI方面,机构普遍看好AI与加密的结合,特别是AI Agent的发展。预计AI Agent相关代币总市值将至少增长5倍。其他方面,机构预测各有侧重。有机构认为DeFi复兴将成为主旋律,也有机构预计应用链和Layer 2将出现整合浪潮。还有机构预测ZK技术将在2025年被广泛采用,DEPIN行业收入将达到8-9位数,NFT市场也可能重新崛起。## 结语:投资者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各机构观点略有差异,但整体对2025年持乐观积极态度。无论是价格上涨、生态扩张还是主流采用,都有望在2025年继续攀升。价格方面,主流币种上涨已成必然,特别是2025年第一季度将迎来密集利好。山寨市场分化将持续,符合合规要求的项目更易获得资金青睐,其他币种则面临收缩风险。产业格局上,老牌公链仍占优势,但新公链的冲击不容忽视。以太坊的价值捕获与叙事将持续发酵,技术升级和账户抽象普及是重要突破口。Solana依靠资本优势仍有增长动力,但过度依赖MEME存在隐患。新公链如Monad和Berachain也将加入竞争。应用开发将从基础设施向消费级应用转移,应用链和链抽象可能成为主要开发方式。DeFi复兴已成共识,但目前仍集中在AAVE等项目。支付赛道是中心化领域重点,Hyperliquid和Ethena值得关注。MEME投机热潮短期内还会持续,但节奏将放缓。围绕MEME的基础设施有望完善,用户体验将优化,门槛降低和机构化是必然趋势。新型代币发行方式随时可能引发新一轮热潮。由于增量市场来自机构,机构看好的赛道如稳定币、AI、RWA、DePin等将加速发展。此外,任何能增加杠杆的链上流动性工具和协议都可能受到青睐。新的周期即将到来,投资者需要发现并顺应周期,深入研究参与才能把握机遇。
2025年加密市场展望:比特币有望突破20万美元 AI与RWA成焦点
2024年加密市场回顾与2025年展望
2024年是加密货币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围绕ETF和美国大选两大核心事件,以比特币为主要驱动力,加密行业成功实现突破。上市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国家政府纷纷进入市场,加密货币的主流化程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监管环境也随着新政府上台而趋向清晰和宽松。主流融合、路径分化以及监管演进成为了今年行业的主旋律。
2024年回顾:比特币登顶,以太坊遭追赶,MEME赛道备受关注
纵观行业今年的主要发展,比特币无疑是核心叙事。ETF获批和国家储备需求推动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大关,正式宣告比特币超越加密货币范畴,成为全球认可的抗通胀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比特币正从数字黄金逐步向超主权货币迈进,标志着中本聪发起的这场金融实验取得阶段性胜利。
另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在今年得到显著扩展。虽然铭文、符文等应用经历了起落,但比特币多元生态已初步形成。BTCFi、NFT、游戏、社交等应用持续发展,比特币DeFi总锁仓量从年初的3亿美元飙升至67.55亿美元,全年增长超20倍。其中Babylon成为比特币链上最大协议,TVL达55.64亿美元。广义的比特币金融更是表现亮眼,比特币现货ETF规模快速增长、MicroStrategy等上市公司被竞相模仿,都反映出比特币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成功。
以太坊今年的日子则不那么好过。相比其他资产表现不佳,价值捕获与用户活跃度下降,叙事力也不如以往。虽然DeFi复兴口号响亮,但除了再质押引发的TVL增长外,实际投资明显不足。不过,年末衍生品黑马Hyperliquid的出现,不仅革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命,也给DeFi吹响了反攻号角。另一方面,升级后以太坊Layer 2内卷加速,持续蚕食主网份额,引发市场对以太坊机制的质疑。
相比之下,Solana今年强势崛起。从TVL来看,以太坊在公链的市占率从年初的58.38%下降至55.59%,而Solana从年初的微不足道跃升至6.9%,成为仅次于以太坊的第二大公链。SOL价格更是从2年前的6美元狂涨至200美元,今年涨幅超100%。Solana凭借低成本与高效能的优势,瞄准核心流动性定位,依托Degen文化成为MEME之王,成为散户集中地。Solana每日链上费用多次超过以太坊,新开发者增长也超越以太坊,赶超趋势明显。
TON和SUI今年也突出重围。Telegram带动链游领域火热,为沉寂已久的市场注入强劲动力,TON也终于进入快速增长期。SUI则完全以涨幅取胜,Move语言公链发展迅速,前景被看好。同期公链Aptos虽价格表现较弱,但更受传统资本青睐,今年与贝莱德等机构建立合作,合规属性或让其在新一轮RWA、比特币金融周期中迎来机遇。
从应用角度看,MEME是今年市场的主要驱动力。MEME的兴起标志着市场格局转变,机构代币不受欢迎,多余的流动性涌向公平性与逐利性更强的板块。MEME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从单纯的炒作标的逐渐发展为文化金融的代表,"一切皆可MEME"正在成为现实。虽然从市值看MEME仅占前300大加密货币的3%不到,但其交易量却持续占6-7%的份额,是流动性最集中的主要赛道。
围绕MEME的基础设施也在夯实,公平发射平台Pump.fun应运而生,不仅重塑MEME格局,还成为今年最赚钱的应用之一。11月,Pump.fun成为"有史以来首个月收入超1亿美元的Solana协议"。但平台赚钱并不意味着散户赚钱,考虑到极低的中奖概率和日益凸显的MEME机构化趋势,从用户角度看割与被割难以避免。为此,给MEME增加基本面成为项目的新模式,但短期炒作仍是主流。
受美国大选影响,预测市场应用Polymarket异军突起。10月Polymarket网站访问量达3500万次,是主流博彩网站的两倍,月交易量从4月的4000万美元激增至25亿美元。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真实需求意味着明确的价值应用,V神对其赞不绝口。媒体+博彩的新型融合模式正在兴起。
年末,AI应用从技术跨越到实践,在Web3领域再次成为热点。MEME率先引爆AI Agent赛道,Truth Terminal等项目快速崛起,百倍行情重现。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机构都看好AI Agent,认为其是继DeFi后的第二个现象级赛道。虽然目前该领域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应用主要集中在MEME、Bot等表层,但新兴领域意味着机遇,AI与区块链的深度融合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的桥梁,PayFi成为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稳定币与RWA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稳定币在今年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不仅在加密领域快速增长,在全球支付和汇款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非洲、拉美和东欧地区开始绕过传统银行系统,直接采用稳定币进行交易结算。目前稳定币流通价值超2100亿美元,月均超2000万地址进行交易。Ethena是今年表现最亮眼的稳定币项目,催生了生息稳定币热潮。
RWA在贝莱德宣布进入后被彻底点燃,规模从3年前的不到20亿美元扩大到140亿美元,涵盖借贷、房地产、稳定币、债券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传统金融体系对接,PayFi也是政府机构最青睐的Web3赛道,如中国香港已将稳定币与RWA列为明年重点发展领域。
尽管整体向好,但在宏观紧缩和行业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加密领域也经历了艰难的考验。创新应用乏力、内部纷争加剧、重组并购频发,流动性减弱导致加密行业路径分化,形成比特币核心流入、不断虹吸其他币种的格局。山寨市场在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年底才在华尔街关注下触底反弹,山寨季拉开帷幕。短期内路径分化趋势或将持续加剧。
2025年展望:新周期、新应用、新方向
随着特朗普政府开启加密新纪元,资本雄厚的机构蓄势待发。目前已有超15家机构发布2025年市场预测。
从价格预测看,所有机构都看好比特币,15-20万美元是多家机构预测的高点区间。部分机构甚至给出了50万美元的乐观预期。其他币种方面,预计ETH可能达到6000-7000美元,SOL在500-750美元,SUI可能涨至10美元。加密总市值预计将达到7.5-8万亿美元,山寨币总市值或上涨5倍。
几乎所有机构都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宏观环境转好,加密监管也将放松。多家机构看好比特币战略储备,认为至少会有一个主权国家和众多上市企业将比特币纳入储备。ETF资金流入增加将成为客观事实。
从具体赛道看,稳定币、代币化资产和AI是机构最为关注的领域。稳定币结算量预计将达到3000-4500亿美元,企业对稳定币支付的接受度将提高。代币化资产价值预计超500亿美元,但国债代币化可能面临阻力。AI方面,机构普遍看好AI与加密的结合,特别是AI Agent的发展。预计AI Agent相关代币总市值将至少增长5倍。
其他方面,机构预测各有侧重。有机构认为DeFi复兴将成为主旋律,也有机构预计应用链和Layer 2将出现整合浪潮。还有机构预测ZK技术将在2025年被广泛采用,DEPIN行业收入将达到8-9位数,NFT市场也可能重新崛起。
结语:投资者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各机构观点略有差异,但整体对2025年持乐观积极态度。无论是价格上涨、生态扩张还是主流采用,都有望在2025年继续攀升。
价格方面,主流币种上涨已成必然,特别是2025年第一季度将迎来密集利好。山寨市场分化将持续,符合合规要求的项目更易获得资金青睐,其他币种则面临收缩风险。
产业格局上,老牌公链仍占优势,但新公链的冲击不容忽视。以太坊的价值捕获与叙事将持续发酵,技术升级和账户抽象普及是重要突破口。Solana依靠资本优势仍有增长动力,但过度依赖MEME存在隐患。新公链如Monad和Berachain也将加入竞争。
应用开发将从基础设施向消费级应用转移,应用链和链抽象可能成为主要开发方式。DeFi复兴已成共识,但目前仍集中在AAVE等项目。支付赛道是中心化领域重点,Hyperliquid和Ethena值得关注。
MEME投机热潮短期内还会持续,但节奏将放缓。围绕MEME的基础设施有望完善,用户体验将优化,门槛降低和机构化是必然趋势。新型代币发行方式随时可能引发新一轮热潮。
由于增量市场来自机构,机构看好的赛道如稳定币、AI、RWA、DePin等将加速发展。此外,任何能增加杠杆的链上流动性工具和协议都可能受到青睐。
新的周期即将到来,投资者需要发现并顺应周期,深入研究参与才能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