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周涨6.84% 关税政策缓和引发美股反弹

robot
摘要生成中

正文

本周比特币开盘价为78370.15美元,收盘价为84733.07美元,全周涨幅6.84%,振幅14.89%,成交量显著增加。比特币价格自1月下旬以来首次有效突破下降通道上沿,逼近200日均线。

本周全球宏观金融领域最大的变数仍然是关税政策。这一戏剧性的表现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反制措施尤为引人注目。

在这场博弈中,先退让的一方很可能会失败。针对全球的关税政策引发了来自政界、商界和资本市场等各方面的反作用力,无论显性还是隐性。

最终导致资金从美国市场撤离,美国股市、债市和汇市罕见地同时遭受重创。

面对巨大的金融风险,美国政府选择了让步,或部分暂缓实施关税政策,或降低强度并扩大豁免商品清单,同时在舆论层面对主要对手释放善意。至此,关税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各方将展开谈判与妥协。

此前受第一阶段影响而大跌的风险资产市场随之迎来显著反弹。尽管关税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冲击可能已经过去,但后续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影响各个市场。这场危机既不会轻易结束,也不会轻易引发新的危机。未来关键的观察点包括关税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升级,美联储是否会"及时"降息,以及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

"对等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球风险资产开始探底

政策、宏观金融及经济数据

由于大多数国家难以对关税政策进行有效反制,中国和欧盟的反制成为抵抗美国政策的主要力量,其中中国的针锋相对尤为突出。

经过多轮对抗,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145%,中国对美国的反制关税达到125%。这实际上已经基本断绝了正常贸易往来的可能性,因此中国随后宣布不再对美国可能的进一步加征关税行为做出回应。

4月10日,美国暂停对大部分国家(不含中国)的关税政策,保留10%的"基准关税",并开始进行谈判。美股因此大幅上涨,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单日第二大涨幅。

中国看似被动的行为,实际上对美国形成了巨大压力。12日,美国豁免了部分中国商品的145%关税,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半导体、集成电路、闪存和显示模组等。

推动美国政府进入"第二阶段"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反制,还有来自美国政界、商界以及金融市场的强烈反对。

4月7日周一,美国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创下调整新低,进入或接近技术性熊市。次日,VIX恐慌指数触及52.33的高位,为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以来的第三高峰。

同期,短期国债收益率在周四一度跌至3.8310%,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则在周五出现大幅反弹,收于4.4950%的高位。

在美股遭遇大规模抛售后,美债市场也加入了抛售行列,再加上资金从美国流向欧洲等地,美元指数DXY也出现显著下跌。

股市、债市和汇市的"三杀"迫使美国政府释放关税政策缓和信号,公布豁免名单。同时,美联储也对外释放"鸽派"信号。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在周五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在必要时"绝对准备好"动用各种工具来稳定金融市场。

关税政策缓和和美联储的口头救市,使得美国金融市场暂时缓和。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均以上涨结束了动荡的一周。

专业机构判断,关税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市场恐慧有所缓解,开始逐步探底,但基于美国政府的"非理性",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和通胀方面的巨大风险(本周公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继续下跌至50.8),实现V形反转的可能性较小。

"对等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球风险资产开始探底

抛压与抛售

本周比特币链上的抛压有所减弱,略微止住了连续三周的恐慌抛售。全周链上抛售规模为188816.61枚,其中短期持有者178263.27枚,长期持有者为10553.34枚。7日和9日,短期持有者群体在全球市场恐慌中再次出现大笔亏损。

目前长期持有者群体仍在发挥稳定器作用,本周增持近6万枚,显示出市场流动性仍然相当匮乏。截至周末,短期持有者群体整体仍然处于10%的浮亏水平,表明市场依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对等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球风险资产开始探底

周期指标

据专业机构数据,比特币周期指标为0.125,表明市场处于上升中继期。

"对等关税战"进入第二阶段,全球风险资产开始探底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空投碰瓷哥vip
· 16小时前
涨的不够狠 该上20k了
回复0
落叶不归根vip
· 16小时前
噢 终于见起色了
回复0
gas费吞噬者vip
· 16小时前
就这涨幅?穷玩啥币
回复0
链上小透明ervip
· 16小时前
爆拉拉拉~
回复0
MEVictimvip
· 16小时前
妈耶 反弹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