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南塘DAO探索乡村治理:Web3融合面临挑战与转型
南塘DAO记事(中篇)
目标是什么?
"促进乡村建设与Web3融合。"
这是南塘DAO对自身的定位------一种乡村服务组织,旨在通过民主治理和经济支持助力乡村建设。具体而言,它希望借助加密货币和Web3技术,构建一套新型的民主决策流程,实现金库资金的民主管理和分配,从而满足当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然而,理想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南塘DAO目前更像是较为生硬地将其他DAO的模式从线上移植到乡村,不仅未能与乡村的根本需求紧密结合,其具体目标的设定也显得较为分散,缺乏聚焦。
民主不是村民的民主,乡建是客体的乡建
在南塘DAO中,只有两位成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方方和杨振),他们同时也是合作社的员工,DAO吸收他们的目的是更好开展在地工作,而更多的普通村民并没有加入DAO组织,更没有参与到组织决策过程中来。所以说,南塘DAO的民主只是小范围的内部民主,未能广泛连接并动员乡村社区。这种实践不可避免地沦为"客体的乡建",即由外来主体主导的乡村建设,而非村民自我驱动的治理模式。由于缺乏对乡村社区的深度嵌入,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客观来看,除少数成员选择在南塘长期扎根外,大多数成员表现出流动性强、活跃周期短的特点,进一步削弱了DAO与乡村之间的深层联系。目前,对于整个乡村而言,无论是南塘DAO还是其成员,很大程度上仍是局外人的角色。
目标分散,各自为战
"促进乡村建设与Web3融合"是个富有吸引力的、野心十足的目标,它承载着天然的正当性与广泛的价值关怀。除了南塘DAO之外,鲜有中国本土的DAO带着这般愿景走向乡村。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理念在实践中却充满挑战,无论是躬身入局者还是旁观者,都难免会问:"乡村建设与Web3究竟如何具体结合?南塘DAO的实践路径是什么?"南塘不知DAO的成立,以及部分核心成员离开南塘、赴成都开辟新据点,使得组织目标的分歧愈发显现,团队显然陷入了目标不协调的困境之中。
通过提案层面的观察,也许会对以上描述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截至2025年4月23日,南塘DAO投票平台上共有49份已完成提案,可分为五类:资金申请、项目计划、制度建设、新成员加入及其他决策。其中,超过半数(51.02%)的提案跟资金申请有关,主要涉及在地物资采购、空间建设及成员激励等;项目计划类提案占34.69%,大多包含资金申请,与前者高度重叠。制度建设类提案有13份,涵盖组织制度的确立与修订,如新手任务、工分方案、报销制度及投票机制等。新成员加入类提案有6份,涉及社区通过投票决定新成员资格。其他决策类提案有2份,涉及南塘DAO与合作社及其他DAO组织的合作关系。
通过进一步分析项目提案的具体任务,可观察到一个显著趋势:从初期聚焦"扎根在地"逐步转向"向外拓展"。具体而言,前期提案多与农业生产(如酵素产品制作与学习、椰枣种植等)及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如大地书屋建设、书籍采购)直接相关;后期则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聚焦对外交流与合作(如"乡建Web3双边启蒙计划"、与成都吾乡的合作),另一类侧重在地社区的运营与融入(如大地书房日常运营、组织在地活动)。
建设社区,还是商业化?
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组织角度,DAO都需要权衡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的潜在矛盾。在许多DAO中,许多成员只关心短期商业回报,而不关注组织治理,导致"搭便车"(Free Rider)问题频现,这与拥有长期愿景的DAO建设者之间存在冲突。从组织层面看,若追求生产效率和商业价值增长,可能需要集中化的权力结构,以提高组织的决策和运作效率;而强调公共利益则需民主化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确保成员平等参与和信息透明,但这又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
在地调研时,我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南塘DAO是最不缺钱的DAO"。出资人刘兵为南塘DAO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无疑令人羡慕,但也潜藏着风险。杨云标在访谈中对此提出质疑:"许多人存在投机行为。"这揭示了南塘DAO在个人与组织层面面临的矛盾:个人参与社区建设与投机取巧之间的抉择,以及组织在推动社区融入与追求商业价值之间的张力。然而,个人加入南塘的"初心"无法被强制要求,正如必兵在回应质疑时所说,应"论迹不论心"。因此,以下讨论聚焦于组织层面的目标选择。
社区建设始终是南塘DAO的核心议题,它既涵盖乡村建设与Web3领域的整体建设,也包括与南塘在地社区的深度融入。作为内部高活跃度项目,"乡建Web3双边启蒙计划"由刘兵提出和资助,并由核心成员必兵和乡建领域的梁少雄老师共同负责。通过资助促进乡建团队与Web3社群的交流,该计划支持团队成员多次参与国内外Web3活动、走进高校宣讲,在行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在南塘在地社区融入方面,余星认为"大家对于融入本身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如何融入。"跳作为关注"公共物品"的代表,被公认为在地融入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在没有必须要挣钱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他强调自己并非主张躺平,而是"认定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得到回报,这种回报包括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社区成员也从商业化的视角进行了反思。Cikey在访谈中,谈到了自己最初的困惑:"在还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持续依赖出资人资金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成员也们逐渐意识到现有模式在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例如,余星认为"砸钱式的在地融入"没有意义,缺少市场竞争压力会导致资源浪费,"一直拿兵哥的钱,就没办法证明我们是一个独立自治组织"。不过,相较于追求短期盈利,社区目前的探索更加实际,主要聚焦乡建领域的真实项目需求与可落地场景。正如必兵所述:"尽管社区目前的第一目标并非盈利,但大家需要通过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磨练自己的能力,了解更多真实的需求,进而考虑商业化和盈利的可能。"
对一个刚起步不久的组织而言,目标过多可能导致涣散,难以形成情感与价值的深层认同,阻碍紧密协作。而目标变化太快则令人产生延续性的担忧。多数成员认为,商业化和社区建设之间并不矛盾,大家只是基于各自的经验,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探索。然而,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内部目标的分歧常导致资源分散甚至争夺。偏偏在访谈中提到:"更擅长写项目计划书、申请资金支持的那一方,往往在社区内拥有更多话语权,也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在我结束调研之际,核心成员余星和必兵已赴成都箭塔村,探索以DAO的模式推进"创业孵化项目"的可行性;而跳则选择驻守南塘,组织在地成员开展每日Web3活动(如翻译小组、写作小组),持续推动在地融入。他说:"我觉得我的尝试还没有结束"。
激励与流通的实验------南塘豆
DAO围绕代币(Token)实现组织治理,作为一种兼具激励和治理双重属性的虚拟货币资产,代币往往由全体成员共同持有,用于对社区提案进行投票。在正式运作不到一个月之后,南塘DAO的代币发行计划也提上了日程。2024年8月20日,南塘豆(NT)正式上线Optimsim,初始发行量为1000万枚。在价值锚定上,一个南塘豆与一元人民币等值。
在功能上,南塘豆作为一种社区的激励方式,承担着"贡献记录"和"投票权凭证"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南塘DAO采用工时制记录成员贡献,成员可以通过Fairsharing平台自主记录工作时长。根据社区现行标准,每个工时对应60元人民币等值的以太币和60南塘豆的报酬。虽然工时有效性主要依赖社区成员之间互评,但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如发起投票进行裁定),其最终有效性取决于社区共识。另一方面,南塘豆也具备治理权凭证的属性。持有更多南塘豆的成员在社区决策中将拥有更大的投票权重。这种将贡献记录与治理权力直接挂钩的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治理激励机制,理论上能够提升社区成员的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工时制的局限
尽管南塘DAO在激励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现行的"贡献记录"制度在工分申请和评估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准入要求不明确、评价标准单一、互评机制失效等。成员偏偏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曾参与当地农活和乐队组建等活动,但在记录工时时却频频受挫。他提到:"我记过两次工时,每一次都在群里被质疑------这好像不是南塘DAO的事情、这个东西还没有立项。"这反映出当前的激励机制缺乏清晰的准入标准,至少在透明度上有所欠缺。这种"无形的门槛"使得许多成员的贡献无法被认可,实际上将他们拒之门外。然而,余星却认为南塘DAO对工时的期待是"降低准入标准,鼓励成员自主探索"。这种观点上的分歧进一步凸显了准入标准模糊带来的困惑。
社区成员普遍反映,以工作时长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同工同酬"模式存在明显局限性。例如,标哥、小白、淑惠和Cikey等成员都提到,不同成员在工作经验和效率上存在差异,仅按时长计算报酬实际上"变相鼓励低效率"。跳进一步指出这种模式下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成员会产生一种"不对等的感觉"。假设成员A记录了10小时的贡献,但成果寥寥,其他成员可能会对其获得相应报酬感到不满。此外,社区任务类型多样,许多任务的耗时难以量化,再加上部分成员不习惯自我申报工时,这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标哥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