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RWA赛道生死线:“集资诈骗无期”警钟长鸣,香港STO 1亿募资指明活路——唯合规不破!
注意了! 香港《稳定币条例》已正式生效,但对于布局 RWA 的企业来说,坑在哪里?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RWA 基金 “BUIDL” 两周吸金 2.74 亿美元,波士顿咨询预测 2030 年 RWA 市场规模将达惊人的 16 万亿美元——虽风口已至,但合规雷区足以致命!
违法案例:触碰三大红线,RWA变集资诈骗
案例一:湖南“旅业RWA”案
罪行描述:犯罪团伙以“虚拟旅游项目+RWA资产代币化”为幌子,宣称投资文旅地产可获高额返利,通过线上推广吸引公众认购代币份额,并设置“拉人头”分级奖励机制。实际项目无真实资产锚定,资金被挪用于团队挥霍。
最终结果:2025年4月犯罪嫌疑人被立案侦查,主要嫌疑人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涉案资金超3000万元人民币,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判罚依据: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中国内地ICO行为。
律师解读:RWA项目必须确保底层资产 真实存在且权属清晰(如产权登记),并通过 SPV特殊目的载体实现资产与发行方破产隔离。同时,禁止公开承诺固定收益(如“年化XX%”),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变相吸收存款,触发《防范非法集资条例》第2条规制
案例二:不动产NFT集资诈骗案
罪行描述:某团队将商业地产收益权分割为NFT出售,宣称“稳赚不赔”,初期以虚假运营数据吸引投资。后因实际收益不足承诺的30%,项目方挪用资金填补亏空并伪造交易记录,导致投资者无法兑付。
最终结果:2024年多地投资者集体报案,公安机关以 集资诈骗罪 立案,主犯被捕并查封涉案房产,但投资者本金损失率达70%以上。
判罚依据:《刑法》第192条:虚构资产价值骗取资金,且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挪用资金、伪造数据);结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19条,将代币化资产纳入“变相吸收存款”范畴。
案例三:非法经营类犯罪(跨境换电RWA项目)
罪行描述:某换电企业将动力电池资产打包为RWA代币,未经批准通过境外平台向内地用户销售,承诺“跨境高收益”。实质违反外汇管制,并隐瞒资产重复抵押事实,涉及超2000名投资者7。
最终结果:2025年3月被指控涉嫌 非法经营罪,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项目冻结并进入清退程序。
判罚依据:《刑法》第225条第3项:未经许可经营证券化业务;同时触犯《外汇管理条例》第45条(跨境非法金融活动)。司法机关认定代币化资产属于“变相期货交易”
律师解读:境内发行RWA代币需 持牌机构主导(如券商ABS牌照),跨境架构必须符合 外汇登记(37号文)及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资产重复抵押行为将直接触犯《刑法》第175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罪”,须通过区块链权证唯一性存证规避。
合规案例:香港首单STO的破局之道
合规案例一:某某资本(香港房地产STO项目)
项目描述:
该项目以房地产基金的租金收入及资产增值收益为底层资产,采用混合链确权架构与低频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权益分配,并通过香港证监会(SFC)合规框架,完成一站式代币化资产(STO)的发行与管理。
合规重点:
① 获香港证监会 4号(咨询)及9号(资管)牌照 ,严格面向合格投资者;
② 依托 离岸SPV架构 隔离风险,资金闭环符合外汇监管;
③ 代币定义为 证券型通证(STO),规避“虚拟货币”红线。
发行成果:
成功募资1亿港元,成为香港RWA标杆案例。
合规案例二:某新科技(香港充电桩收益权STO项目)
项目描述:
该项目以9000个智能充电桩的运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部署监管联盟链与动态预言机系统,攻克高频微值收益权证券化难题,实现充电服务费现金流全链路可追溯及秒级分账,并通过香港证监会(SFC)合规框架,完成亚洲首例充电基础设施收益权代币化资产(STO)的发行与管理。
合规重点:
① 获香港证监会 5号(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 特别许可,限定专业投资者认购,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准入机制;
② 采用 收益权信托分割架构 隔离资产风险,资金流通过持牌托管银行闭环清算,符合跨境支付监管要求;
③ 代币明确界定为 证券型通证(STO) ,锚定充电桩未来5年现金流收益,规避虚拟货币属性争议。
发行成果:
成功募资 9200万港元 ,超额认购率达180%,成为香港新能源领域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标杆案例。
专业律师提出以下指导性结论:三大法律陷阱与突围路径
RWA知识圈洞察:项目落地的五大通关密钥
企业布局 RWA 需掌提前握五大关键法则:
资产穿透扫描:70%企业误判资产价值,须组建领域团队(产业+金融+Web3)验证底层资产权属、现金流稳定性及破产隔离可行性,杜绝“空气收益权”;
技术合规共生:通证模型强制嵌入 AML 熔断程序,智能合约通过国家级双审计(功能+安全),跨境架构需“资金闭环三闸门”(香港SPV→持牌支付→QFLP回流);
募资法律防火墙:严守 200 人私募上限,法律文本锚定纯收益权凭证属性(参考某新科技充电桩 RWA 合规结构);
二级流动性引擎:独家接入香港持牌做市商(如 HashKey),实时披露链上资产质押率,以销毁机制稳定币价;
社群价值运营:禁用价格预测,聚焦资产效能周报(如充电桩使用率),动态调整释放模型应对监管变化。
在实操中,企业往往缺乏跨金融、技术、合规的全栈能力,此时可借助专业的行业型赋能平台——从资产穿透、SPV架构搭建、合规募资文件定制,到二级流动性引入与社群运营方案输出,一站式覆盖五大关键环节,帮助项目在风口期安全、快速、合规地通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