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貨幣監管趨嚴 穩定幣主導新格局
從監管荒野到合規之路:加密貨幣行業的演變
隨着加密貨幣行業逐步邁入主流,我們正經歷着一個轉折點。過去十餘年,區塊鏈技術爲我們開啓了一個超脫傳統監管的平行世界。然而,如今這個行業正在向合規低頭,尋求與傳統金融體系接軌。
合規化趨勢
加密貨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監管之外的特性。從早期的ICO到後來的DeFi熱潮,再到如今的穩定幣革命,都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然而,隨着BTC ETF的獲批等標志性事件的發生,原生加密貨幣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然落幕。
行業開始追求合規,試圖彌補傳統金融的空白。穩定幣、真實世界資產(RWA)以及支付解決方案成爲發展重點。與此同時,純粹的資產發行仍然盛行,一個故事或一串合約地址就能引發熱議。
這種轉變的根源在於,區塊鏈技術目前還缺乏有效約束惡意行爲的手段。雖然我們可以保證節點的誠實性和DeFi的去中介化,但對於項目方的行爲卻難以掌控。許多雄心勃勃的非金融應用難以落地,不僅僅是因爲技術限制,更是因爲缺乏有效的治理機制。
向合規妥協或許是非金融化應用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盡管這一過程充滿諷刺和無奈。我們正在迎來一個"鏈上霸權"的時代,自下而上的創新機會正在被壓縮。
穩定幣的主導地位
鏈上霸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穩定幣的霸主地位以及傳統互聯網模式的重演。
就穩定幣而言,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和收益型穩定幣(YBS)正主導市場。最近通過的《天才法案》爲穩定幣發行提供了明確的監管框架,這可能標志着行業進入新階段。該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方獲得許可並接受監管,持有1:1的儲備資產,並定期披露儲備情況。這不僅消除了市場對某些穩定幣的擔憂,也爲區塊鏈支付的大規模採用鋪平了道路。
然而,這也意味着鏈上交易媒介正式被納入監管體系。這可能會給DeFi等領域帶來新的挑戰,比如穩定幣被凍結的風險。
另一方面,YBS穩定幣正成爲新的熱點。從對沖基金到做市商再到交易所,各方都在爭相進入這一領域。雖然這種模式有其創新之處,但目前的熱潮似乎已偏離了初衷,更多地成爲了一場APY之戰。
資產發行的演變
公鏈仍是最大的資產發行平台,但其模式正在向傳統互聯網靠攏。一些項目的盈利模式已與Web2無異,對社區的回饋越來越少。資產發行平台正成爲各大機構關注的焦點。
Launchpad成爲投資者追逐暴利的新寵,但其運作模式也存在問題。一些項目甚至完全脫離區塊鏈,僅靠發幣籌資。這種極端投機行爲正在不斷降低行業底線。
面對這種局面,一些人提出了DeSci等新概念,試圖平衡投機和創新。然而,這些嘗試似乎難以與當下流行的meme和AI項目相抗衡。隨着市場降溫,一些項目開始採用更直接的Ponzi模式,這進一步引發了對行業未來的擔憂。
注意力經濟的崛起
項目推廣策略也發生了變化。相比技術宣講,更多項目選擇直接"購買"注意力,採用類似短視頻平台的營銷手法。雖然注意力無疑是當今最寶貴的資產之一,但如何衡量和利用它仍存在爭議。
一些項目嘗試通過AI量化注意力價值,但這種模式是否能捕捉長期價值仍有待觀察。目前,Token正逐漸成爲一種"快銷品",項目方和KOL們各取所需,但真正的創新和價值創造似乎被忽視了。
未來展望
隨着穩定幣和區塊鏈支付走向主流,加密貨幣行業正面臨着身分重塑。然而,對於行業"原住民"來說,真正需要的或許是鏈上原生的創新解決方案,而非簡單地模仿Web2模式。
盡管當前形勢似乎印證了一些比特幣早期支持者的預言,但我們仍然期待未來能帶來驚喜。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道路或許曲折,但其潛力和影響力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