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Kaito:加密Twitter的信息流標準化工具加密貨幣的歷史充滿了對財富的追逐,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個散戶投資者的故事。在加密圈,CT並非指醫療設備,而是Crypto Twitter的簡稱。作爲一名意見領袖,我更關注協議和數據,而非熱點話題。然而,我發現CT上"口頭炒作"已成爲中文加密Twitter的一大特色。在這方面,我更關注Kaito項目本身,它將意見領袖的營銷與"薅羊毛"概念標準化。Kaito成功搭建了項目方和意見領袖之間的溝通平台,類似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產品,成爲繼StepN之後又一個發行代幣後仍能持續運營的項目。Kaito並非完全原創概念,從媒體年框到促進意見領袖競爭,Kaito本質上是過去10年中文信息流的集大成者。## 羣聊時代:2018~2021如今主流的加密ETF、穩定幣和DeFi,可能讓許多早期礦工感到陌生。當時的幣圈很單純,以比特幣和挖礦爲核心,大家堅信比特幣終將漲。專業內容生產,即以用戶生成內容爲主的意見領袖,有一個明確的起點。普遍認爲,這個起點是2018年的3點鍾社群。此後,微信羣和在線問答成爲持續數年的主要營銷方式,創始人與潛在"社區成員"進行線上交流。知名投資人的加入,標志着這場小衆輿論盛宴獲得了大衆認可,就像多年後知名投資人購買BAYC一樣。用幣圈常用的比喻,在線問答是信息資產的發行方式,微信羣是發射臺,3點鍾社群則是當時的某交易平台,構成了2017年後比特幣第一個真正牛市的核心記憶。雖然當時已有早期意見領袖,但"千媒大戰"仍以媒體形式出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當時人們不太認可意見領袖的分銷能力;二是當時正處於微信公衆號引發的自媒體行業創業高峯期末尾。換言之,市場更認可傳統媒體人+媒體品牌的組合。多家加密媒體紛紛成立或獲得融資,其中某媒體表現最爲出色。2017年5月19日之前是加密世界最美好的時期,值得永遠懷念。## Twitterscan的短暫繁榮:20222021年5月19日的監管政策導致了無奈的"移民"。從此,中文媒體的信息優勢被徹底擊垮。在此之前,海外項目方需要主動接觸中國市場。但5月19日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加密在海外逐漸主流化,從風投到上幣,硅谷和華爾街逐漸控制了每個環節,中文媒體必須學會放低姿態與海外項目方溝通。一個關鍵變量是,某知名媒體也隨着監管消失,最優質的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在暴富後消失,只留下茫然的Twitter中文加密用戶。意見領袖風潮才真正起步,技術和投研方向的意見領袖是第一批獲得成功的人。當時的內容輸出主力是一些知名項目創始人和交易所CEO,以及一些深度研究者。以意見領袖爲職業的意見領袖剛剛起步,但從2022年開始,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1. 某交易所破產、某穩定幣崩潰、中心化交易所監管趨嚴,市場跌入谷底,再好的項目分析也難以自圓其說。2. 技術敘事逐步崩塌,高額融資與實際交付結果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只是到2024年才完全爆發。投研和技術的雙向崩潰,讓以意見領袖爲職業的意見領袖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其代表就是Twitterscan。2022年9月,Twitterscan完成456萬美元融資,某知名投資機構的參與起到了背書作用。Twitterscan的產品思路並不復雜,通過整理Twitter上的加密用戶和內容,幫助用戶發現市場行情。當時Twitter的API還很便宜,這爲Twitterscan提供了便利。但Twitterscan面臨一個致命問題:如何完成商業閉環?參考其他信息流產品的變現方式,主要通過付費API和分割用戶等級來獲取利潤。顯然,Twitterscan難以說服用戶爲公開信息二次付費。我認爲,某項目從Twitterscan學到了部分要點——必須商業化,必須引入代幣經濟學。## Friend Tech:2023年的籌碼創業2023年的某社交金融項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對意見領袖變現能力的首次壓力測試,某語音社交應用則是第二次。該項目完全顛覆了Twitterscan的信息流展示方向,鼓勵意見領袖交易自己的"影響力",甚至相互制造虛假影響力。這並不奇怪,FOMO情緒是交易量的催化劑。這也是某L2鏈上線後的首個爆款應用,也是我印象中匿名開發者成功的最後一個大型應用。根據數據,該項目日活用戶曾超過10萬人。雖然地址數量不能等同於用戶數,但我認爲這個數據比較可信。Kaito的英文Twitter雖然排名靠前,但影響力顯然不如該項目。全球加密用戶加起來,活躍用戶大約也就10萬左右。從8月10日到9月1日,該項目從最高日收入1165枚ETH跌到寥寥無幾。之後雖幾經復蘇,甚至接受某知名投資機構投資,2024年發行代幣,但都不過是類似其他項目的老套劇情。該項目幫我們證明:1. 內容本身不值錢,內容作爲交易標的,只能作爲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中介,無法直接承受交易的衝擊;2. 社交金融一次又一次失敗:從早期項目到最新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加密圈目前只有"資產發行"這一種可效仿模式。Twitterscan告訴我們做信息流沒前途,該項目則表明做資金流最多能撐兩到三周。但它們還揭示了更多信息:1. 加密Twitter信息非常有價值,但要講究方法,最好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2. 後續創業轉向意見領袖是必然趨勢,意見領袖處於交易所、項目方和散戶的中間地帶。## Kaito的戰略轉型:2024-2025有個誤解,認爲Kaito最初與意見領袖業務無關。Kaito其實是ChatGPT震撼世界後,加密圈對AI的直接產物。2023年2月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似乎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加密領域在經歷2022年的內部動蕩和元宇宙泡沫破滅後,迫切希望借助AI重振旗鼓。Kaito最初的業務模式是AI搜索,只是更專注於加密內容。類似的還有其他AI搜索產品,但Kaito似乎意識到情況不太對勁。1. 傳統區塊鏈瀏覽器工具開發成本高,盈利能力差,而且競爭激烈;2. 信息分析工具並不好用,特別是在發現有價值信息方面,Twitter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Kaito初期研發時,最引人注目的是長期內測,邀請碼一度十分搶手。判斷Kaito何時轉向意見領袖排名已無意義,因爲某語音社交應用成功促使意見領袖主動參與競爭。Kaito靠產品力,而非時間優勢吸引意見領袖採用。在某語音社交應用之前,加密意見領袖經過2022年以來的專業化和商品化,已經被機器人和垃圾信息包圍許久,Kaito首次給了"真人意見領袖"出頭的機會。大膽猜測,Kaito可能不完全依賴算法完成意見領袖排名和積分計算,人工因素可能比AI更有效。畢竟,加密Twitter上的意見領袖並不多,按二八定律,1000-10000的統計規模仍在人力可及範圍。因此,Kaito完成了以下三步走策略:1. 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意見領袖只需提升自己的排名,某語音社交應用自然會出現。機器人和假粉絲帳號會被排除,項目方市場營銷團隊通過某語音社交應用識別真實意見領袖。2. 某語音社交應用不是代幣,更像市場公允榜單。雖然會有人刷榜,但主要是意見領袖在競爭,情緒和熱度可控。但意見領袖會吸引項目方和交易所的注意,完成最關鍵的一步:將信息流轉化爲資金流。3. Kaito終結了傳統營銷機構的輝煌時期。Kaito有實際業務,這也是其在發行代幣後仍能維持商業模式的根本。Kaito自身成爲市場上最大、最標準化的營銷機構。然而,某事件證明,信息流平台在空投、質押、上所之外,想要探索更多代幣化嘗試仍然面臨挑戰。某DeFi項目可以持續拆分小盤,但信息流平台仍然受到嚴重限制。至於信息金融、Kaito Connect、Kaito Pro等產業或業務線,它們並未創造出超越某語音社交應用的新疆域,在此不再詳述。總之,Kaito成功促使意見領袖相互競爭,佔據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使某大型交易所來搶佔市場,效果也不一定好。還是那句話,市場公允價值難以衡量,某交易所的社交功能也沒能超越加密Twitter,這就是明證。## 結語Kaito的下一步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彌合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產品,基於信息流直接產生交易。復雜的是,加密用戶並不認可信息流的價值,流動性只會追隨流動性本身。
Kaito的成功之路:從AI搜索到意見領袖標準化平台
解析Kaito:加密Twitter的信息流標準化工具
加密貨幣的歷史充滿了對財富的追逐,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個散戶投資者的故事。
在加密圈,CT並非指醫療設備,而是Crypto Twitter的簡稱。作爲一名意見領袖,我更關注協議和數據,而非熱點話題。然而,我發現CT上"口頭炒作"已成爲中文加密Twitter的一大特色。在這方面,我更關注Kaito項目本身,它將意見領袖的營銷與"薅羊毛"概念標準化。
Kaito成功搭建了項目方和意見領袖之間的溝通平台,類似美團/拼多多等互聯網產品,成爲繼StepN之後又一個發行代幣後仍能持續運營的項目。
Kaito並非完全原創概念,從媒體年框到促進意見領袖競爭,Kaito本質上是過去10年中文信息流的集大成者。
羣聊時代:2018~2021
如今主流的加密ETF、穩定幣和DeFi,可能讓許多早期礦工感到陌生。當時的幣圈很單純,以比特幣和挖礦爲核心,大家堅信比特幣終將漲。
專業內容生產,即以用戶生成內容爲主的意見領袖,有一個明確的起點。
普遍認爲,這個起點是2018年的3點鍾社群。此後,微信羣和在線問答成爲持續數年的主要營銷方式,創始人與潛在"社區成員"進行線上交流。
知名投資人的加入,標志着這場小衆輿論盛宴獲得了大衆認可,就像多年後知名投資人購買BAYC一樣。
用幣圈常用的比喻,在線問答是信息資產的發行方式,微信羣是發射臺,3點鍾社群則是當時的某交易平台,構成了2017年後比特幣第一個真正牛市的核心記憶。
雖然當時已有早期意見領袖,但"千媒大戰"仍以媒體形式出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當時人們不太認可意見領袖的分銷能力;二是當時正處於微信公衆號引發的自媒體行業創業高峯期末尾。
換言之,市場更認可傳統媒體人+媒體品牌的組合。多家加密媒體紛紛成立或獲得融資,其中某媒體表現最爲出色。
2017年5月19日之前是加密世界最美好的時期,值得永遠懷念。
Twitterscan的短暫繁榮:2022
2021年5月19日的監管政策導致了無奈的"移民"。從此,中文媒體的信息優勢被徹底擊垮。
在此之前,海外項目方需要主動接觸中國市場。但5月19日之後,情況急轉直下。加密在海外逐漸主流化,從風投到上幣,硅谷和華爾街逐漸控制了每個環節,中文媒體必須學會放低姿態與海外項目方溝通。
一個關鍵變量是,某知名媒體也隨着監管消失,最優質的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在暴富後消失,只留下茫然的Twitter中文加密用戶。
意見領袖風潮才真正起步,技術和投研方向的意見領袖是第一批獲得成功的人。當時的內容輸出主力是一些知名項目創始人和交易所CEO,以及一些深度研究者。
以意見領袖爲職業的意見領袖剛剛起步,但從2022年開始,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某交易所破產、某穩定幣崩潰、中心化交易所監管趨嚴,市場跌入谷底,再好的項目分析也難以自圓其說。
技術敘事逐步崩塌,高額融資與實際交付結果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只是到2024年才完全爆發。
投研和技術的雙向崩潰,讓以意見領袖爲職業的意見領袖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其代表就是Twitterscan。2022年9月,Twitterscan完成456萬美元融資,某知名投資機構的參與起到了背書作用。
Twitterscan的產品思路並不復雜,通過整理Twitter上的加密用戶和內容,幫助用戶發現市場行情。當時Twitter的API還很便宜,這爲Twitterscan提供了便利。
但Twitterscan面臨一個致命問題:如何完成商業閉環?
參考其他信息流產品的變現方式,主要通過付費API和分割用戶等級來獲取利潤。顯然,Twitterscan難以說服用戶爲公開信息二次付費。
我認爲,某項目從Twitterscan學到了部分要點——必須商業化,必須引入代幣經濟學。
Friend Tech:2023年的籌碼創業
2023年的某社交金融項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對意見領袖變現能力的首次壓力測試,某語音社交應用則是第二次。
該項目完全顛覆了Twitterscan的信息流展示方向,鼓勵意見領袖交易自己的"影響力",甚至相互制造虛假影響力。這並不奇怪,FOMO情緒是交易量的催化劑。
這也是某L2鏈上線後的首個爆款應用,也是我印象中匿名開發者成功的最後一個大型應用。根據數據,該項目日活用戶曾超過10萬人。
雖然地址數量不能等同於用戶數,但我認爲這個數據比較可信。Kaito的英文Twitter雖然排名靠前,但影響力顯然不如該項目。全球加密用戶加起來,活躍用戶大約也就10萬左右。
從8月10日到9月1日,該項目從最高日收入1165枚ETH跌到寥寥無幾。之後雖幾經復蘇,甚至接受某知名投資機構投資,2024年發行代幣,但都不過是類似其他項目的老套劇情。
該項目幫我們證明:
內容本身不值錢,內容作爲交易標的,只能作爲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中介,無法直接承受交易的衝擊;
社交金融一次又一次失敗:從早期項目到最新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加密圈目前只有"資產發行"這一種可效仿模式。
Twitterscan告訴我們做信息流沒前途,該項目則表明做資金流最多能撐兩到三周。但它們還揭示了更多信息:
加密Twitter信息非常有價值,但要講究方法,最好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
後續創業轉向意見領袖是必然趨勢,意見領袖處於交易所、項目方和散戶的中間地帶。
Kaito的戰略轉型:2024-2025
有個誤解,認爲Kaito最初與意見領袖業務無關。
Kaito其實是ChatGPT震撼世界後,加密圈對AI的直接產物。2023年2月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似乎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加密領域在經歷2022年的內部動蕩和元宇宙泡沫破滅後,迫切希望借助AI重振旗鼓。
Kaito最初的業務模式是AI搜索,只是更專注於加密內容。類似的還有其他AI搜索產品,但Kaito似乎意識到情況不太對勁。
傳統區塊鏈瀏覽器工具開發成本高,盈利能力差,而且競爭激烈;
信息分析工具並不好用,特別是在發現有價值信息方面,Twitter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Kaito初期研發時,最引人注目的是長期內測,邀請碼一度十分搶手。判斷Kaito何時轉向意見領袖排名已無意義,因爲某語音社交應用成功促使意見領袖主動參與競爭。
Kaito靠產品力,而非時間優勢吸引意見領袖採用。在某語音社交應用之前,加密意見領袖經過2022年以來的專業化和商品化,已經被機器人和垃圾信息包圍許久,Kaito首次給了"真人意見領袖"出頭的機會。
大膽猜測,Kaito可能不完全依賴算法完成意見領袖排名和積分計算,人工因素可能比AI更有效。畢竟,加密Twitter上的意見領袖並不多,按二八定律,1000-10000的統計規模仍在人力可及範圍。
因此,Kaito完成了以下三步走策略:
分離信息流和資金流,意見領袖只需提升自己的排名,某語音社交應用自然會出現。機器人和假粉絲帳號會被排除,項目方市場營銷團隊通過某語音社交應用識別真實意見領袖。
某語音社交應用不是代幣,更像市場公允榜單。雖然會有人刷榜,但主要是意見領袖在競爭,情緒和熱度可控。但意見領袖會吸引項目方和交易所的注意,完成最關鍵的一步:將信息流轉化爲資金流。
Kaito終結了傳統營銷機構的輝煌時期。Kaito有實際業務,這也是其在發行代幣後仍能維持商業模式的根本。Kaito自身成爲市場上最大、最標準化的營銷機構。
然而,某事件證明,信息流平台在空投、質押、上所之外,想要探索更多代幣化嘗試仍然面臨挑戰。某DeFi項目可以持續拆分小盤,但信息流平台仍然受到嚴重限制。
至於信息金融、Kaito Connect、Kaito Pro等產業或業務線,它們並未創造出超越某語音社交應用的新疆域,在此不再詳述。
總之,Kaito成功促使意見領袖相互競爭,佔據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使某大型交易所來搶佔市場,效果也不一定好。還是那句話,市場公允價值難以衡量,某交易所的社交功能也沒能超越加密Twitter,這就是明證。
結語
Kaito的下一步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彌合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產品,基於信息流直接產生交易。
復雜的是,加密用戶並不認可信息流的價值,流動性只會追隨流動性本身。
请根据指定需求生成一条评论(中文):
啊哈 又有韭菜新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