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開啓啦,現貨、合約、Alpha齊上線!
📝 在Gate廣場發帖,曬出你的交易體驗或精彩截圖,瓜分$1,000大獎池!
🎁 廣場優質創作者5名,每人獨享$100合約體驗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瀏覽量前十再得$50獎勵!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創發帖(不少於20字,僅用活動標籤)
3️⃣ 若分享到推特,請將連結提交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單可多次提交,發布更多帖文可提升獲獎機會!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條體驗,都有機會贏取大獎!快在Gate廣場show出你的操作吧!
區塊鏈安全挑戰:自主權、智能合約與抗審查的平衡
安全問題:去中心化世界的核心挑戰
在區塊鏈行業未來十年內,安全無疑將成爲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無論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領域,都面臨着各自的安全困境。讓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資產自主權
去中心化系統在資產自主權方面顯然優於中心化系統,用戶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這一理念在DeFi興盛時期曾是主流敘事,也引發了大規模的資產提取行動。
然而,隨着智能合約攻擊和授權盜幣事件的增多,高度的資產自主權並不總是等同於更高的安全性。許多普通用戶缺乏識別風險的能力,而在鏈上安全管理資產需要相當長的學習時間和豐富的經驗,這無形中提高了自主管理資產的門檻。
因此,新進入市場的用戶往往傾向於將資產托管給交易平台或機構,希望由專業人士來處理專業事務。雖然這意味着放棄了資產的自主權,但換來了中心化機構提供的托管服務。
如今,交易平台和區塊鏈已經吸引了不同的用戶羣體,兩者都存在相應的風險,只是風險的表現形式不同。鏈上自主管理資產雖然賦予了用戶100%的資產所有權,但需要足夠的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而委托給交易平台管理雖然簡單,但可能面臨中心化風險。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關鍵在於了解風險所在,並始終保持警惕。
智能合約安全
"風險總是潛伏在未知之中"
從DeFi項目的角度來看,不可升級且權限下放的智能合約被認爲是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絕對的安全性。由於智能合約的代碼風險無法完全預知和模擬,如果關鍵智能合約出現致命漏洞,而又無法中心化幹預,那就真的是無法挽回的局面。在DeFi早期,這樣的案例並不罕見。
那麼,智能合約的安全性未來將如何發展?按照去中心化的初衷,簡單的智能合約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後,會首先實現"固化",即完全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隨後,合約的復雜程度會逐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復雜的項目inevitably需要在關鍵環節設置應急機制,以在重大事件中減少和挽回損失(當然,這個過程中通常會使用各種權限約束來控制,以防止過度中心化帶來的風險)。
因此,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問題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檢驗。目前所有針對DeFi安全性的質疑實際上都是在質疑整個行業的未來。智能合約面臨的安全問題是未來所有鏈上項目,無論是GameFi還是SocialFi,都將經歷的過程。DeFi只是先行一步,只有在前面奠定了足夠堅實的基礎,後續的發展才能更加順暢。
抗審查
抗審查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方面,因爲大多數人認爲自己只是進行簡單的加密貨幣交易,與抗審查似乎相距甚遠。然而,一旦經歷過一次審查,你就會深刻意識到抗審查的重要性。它直接讓你感受到,如果沒有去中心化,你的資金實際上並不能100%被稱爲是你的。這個話題可以展開很多,但基本上,明白的人都會意識到抗審查可以說是去中心化願景中最重要的一項。
在這一點上,它與資產自主權是相輔相成的,去中心化管理確實優於中心化管理。
錢包
在區塊鏈上保存資產,我們常接觸到的有冷錢包、熱錢包和硬體錢包。
冷錢包:簡單來說,就是私鑰在創建和管理過程中全程離線。用戶可以自制冷錢包,比如利用舊iPhone制作,網上有很多相關教程和資料。從個人管理角度來看,這種方式目前安全系數非常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丟失記錄助記詞的紙張。
硬體錢包:它不等同於冷錢包。硬體錢包涉及多項硬件技術,總體來說私鑰生成也是離線的,但爭議在於提供硬件的廠商也是中心化機構,理論上可能存在中心化風險。另一方面,硬體錢包通常在執行交易前增加了一步驗證,類似於U盾或密保卡的保護措施。
熱錢包:這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錢包類型。它使用起來更加輕便靈活,但頻繁的鏈上交互會增加錢包的授權和籤名。特別是如果授權了可升級合約,當下可能沒有問題,但升級後的合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爲未來埋下隱患。
錢包的使用通常根據個人情況配置。錢包的安全本質上就是私鑰和權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