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美國大選:價值觀之爭背後的加密資產未來

比特幣與美國政壇:價值觀之爭與未來走向

近期,特朗普在2024比特幣大會上發表演講,表達了對比特幣的積極態度。他承諾比特幣市值將超越黃金,若當選將更換加密貨幣監管不友好的SEC主席,並考慮保留政府持有的比特幣作爲戰略儲備。這番言論在與會者中引發熱烈反響。

目前,美國已成爲加密貨幣市場的主導力量,幾乎掌握了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的定價權。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對加密市場影響深遠,因此加密社區密切關注選情動向。

特朗普對加密資產的頻繁示好,有人視爲利好,也有人認爲只是爲爭取選票的權宜之計。要評估特朗普言論的可信度,需要從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基本立場和價值觀說起。

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特朗普的比特幣大會承諾可信度有多高?

共和黨與比特幣的親和性

共和黨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們未來的政策走向。共和黨一向支持自由市場、個人自由的經濟政策和保守的社會觀念,偏向右傾保守主義。特朗普還主張支持技術創新,提倡個人隱私和安全,反對過度集中的貨幣控制和金融監管。總體而言,右翼人士更傾向於支持和參與技術創新和市場自由。

比特幣將金融權力歸還個人的核心理念,完全符合共和黨和特朗普倡導的個人自由、市場自由的價值觀。同時,比特幣作爲一種新興技術和投資機會,更受到他們的青睞和支持。

這一點從同樣支持比特幣理念的馬斯克身上也可以看出。馬斯克最近表示,他是美國價值觀的崇拜者,從支持民主黨轉向支持共和黨,只是在尋找更符合他心中美國價值觀的代表。目前共和黨更符合他推崇的維護個人自由等美國基本原則。

當然,特朗普在比特幣大會上的承諾可能會有所折扣。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爭取選票,真正上臺後還需權衡利弊,新政策的實施inevitably會引發爭議。

從特朗普演講後比特幣市場反應平平就可以看出,投資者心中有數,更看重實際行動而非空口承諾。

民主黨對比特幣的態度

作爲現任美國政府的執政黨,民主黨近年來對比特幣的態度我們有目共睹。雖然臨近大選有所緩和,但拜登、SEC主席以及總統候選人哈裏斯等民主黨領袖對比特幣的態度普遍冷淡。

這同樣源於價值觀的差異。如馬斯克所言,民主黨明顯偏左。民主黨的主張包括關注環境影響和可持續性、金融平等和社會正義、加強監管等,體現了弱化個人自由和權力、強調公共和集體利益的價值觀。

在這種偏左的價值觀下,比特幣的核心理念顯然不那麼和諧,因此左派的民主黨包括拜登、哈裏斯對比特幣的態度相對冷淡。

歷史趨勢不可逆

無論誰當選,都無法改變歷史的大趨勢:

  1. 民主黨內部也有不少支持者。雖然民主黨整體偏左,但大多數人還是理性的。民主黨已明確表示,將在市場和金融監管問題上向中間派靠攏,遠離極左。在此前禁止不友好加密貨幣會計政策的投票中,參議院以60票對38票通過了該決議,說明民主黨中也有相當多支持比特幣的聲音。隨着加密資產的全球化和主流化,未來會取得更多進展。

  2.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爲比特幣是美元霸權的主要挑戰者之一,美國應該封鎖或邊緣化它。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不僅因爲比特幣自身的抗脆弱性,還因爲美國人難以違背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美國歷史上曾禁止個人持有黃金,但這被視爲對個人自由和財產權的侵犯。1974年禁令的廢除被看作對經濟自由和個人權利的恢復。盡管禁令在應對大蕭條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它被大多數人視爲失敗的政策,因爲它限制了個人自由,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

現在美國人深知很難像當年禁止私人持有黃金一樣禁止私人持有比特幣。一是有了失敗的前車之鑑,二是比特幣相對於實物黃金來說只是一串字符,無法通過窺探監視每個美國人的個人隱私來執行。

如果對核心理念是自由和個人權力的比特幣下手,美國人連持有一組字符串的權力都沒有,那就等同於推翻自由女神像。事實上,無論民主黨和共和黨分歧多大,也不可能有人公開推翻象徵自由、民主、美國夢的自由女神像,這些核心價值觀是美國的立國之本。

結語

在爭論中,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得以獲得生長的土壤,不斷發展。無論最後誰當選,都無法改變歷史的前進步伐。比特幣成爲儲備資產似乎只剩下一層窗戶紙了。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Gas_Guzzlervip
· 18小時前
选票大于实践
回復0
TokenSleuthvip
· 18小時前
看谁最后掌权了
回復0
DAO研究员vip
· 18小時前
Web3不服管控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