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監管裏程碑!美國三大機構聯合發布銀行加密托管服務新指南

銀行提供加密托管服務需滿足嚴格標準

联准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貨幣監理署(OCC)近日聯合發布新規,明確美國銀行在提供加密貨幣托管服務時必須遵守的合規要求與風險管理標準。根據聯合聲明,銀行若想提供加密貨幣托管服務,必須遵守現有的合規要求和風險管理實踐,重點在於保障客戶數字資產的安全存儲。銀行可以以兩種角色參與托管:

  1. 受托管理人(Fiduciary Role):承擔法律義務,管理客戶加密資產。
  2. 非受托存儲提供商(Non-Fiduciary Role):僅提供安全存儲服務,不涉及資產管理。

若銀行持有加密資產的私鑰,則需承擔全部責任,並確保客戶或其他第三方無法訪問密鑰。監管機構將此稱爲“真正控制權”(true control)的基準。

關鍵風險與合規要求

監管機構指出,銀行在提供加密托管服務時需警惕以下風險:

  • 私鑰丟失或被盜(cryptographic key loss)
  • 網路安全漏洞(cybersecurity breaches)
  • 市場波動風險(market volatility)
  • 反洗錢與反恐融資義務(AML/CFT compliance)

銀行必須建立強大的內部控制體系,並持續關注加密托管行業的最新發展。此外,還需評估自身是否具備技術能力(technical capacity)合規準備(compliance readiness),包括:

  • 完善的運營框架
  • 具備加密專業知識的人員
  • 可應對數字資產風險的先進技術

第三方托管合作的責任歸屬

雖然銀行可以選擇與第三方加密托管服務商合作,但監管機構強調,銀行仍需對任何失誤負責。在選擇合作方時,銀行必須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重點關注:

  • 私鑰存儲方案
  • 資產受損或服務商破產時的應急條款

反洗錢與身分驗證要求

銀行必須遵守反洗錢(AML)、反恐融資(CFT)和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的規定,包括:

  • 客戶身分驗證(KYC)
  • 可疑交易監控

由於區塊鏈的匿名性,這些要求在加密領域可能更具挑戰性。

法律明確性與智能合約管理

監管機構要求銀行在提供加密托管服務時,必須明確以下法律問題:

  • 通過鏈上投票、分叉或空投達成的公司協議
  • 錢包管理的責任歸屬
  • 智能合約的使用與風險

獨立審計與專家支持

銀行需建立獨立的審計程序,覆蓋以下方面:

  • 加密托管安全控制
  • 私鑰管理流程
  • 人員專業能力

若內部缺乏專家,銀行可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third-party auditors)進行評估。

監管風向轉變:銀行加密托管限制解除

此次新規的發布,標志着联准会此前限制銀行參與加密托管服務的聲譽風險政策(reputational risk factor)已被終止。未來,更多合規銀行可能進入加密托管市場,爲機構及個人用戶提供更安全的數字資產存儲解決方案。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2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27ae579bvip
· 17小時前
老司机带带我 📈
回復0
GateUser-27ae579bvip
· 17小時前
冲就完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