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悄悄掀起一場「利率」制定權之戰!美國財長貝森特、聯準會主席鮑爾爭相奪權

在美國經濟政策的舞台上,一場關於貨幣政策制定權的無聲戰役正悄然上演。美國財政部傾向於增加短期債券發行的策略,正在實質性削弱美國聯準會(Fed)的獨立性,貨幣政策制定權或將事實上轉移至財政部門。本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明確表態,傾向於更多依賴短期債務融資,這一立場與其此前批評前任過度依賴短期國債的表態形成反差,該策略實質上相當於財政版量化寬鬆政策。這不僅將刺激風險資產價格進一步脫離長期公允價值,並在結構上推高通膨水平,更將嚴重限制聯準會自由制定反通膨貨幣政策的能力,形成財政主導格局。

一、短債為何是通膨的「助燃劑」?

未來數年,通膨上升似乎難以避免,而美國財政部增加短債發行量的決定,很可能成為推升通膨的結構性因素。

國庫券的「貨幣性」: 國庫券作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債務工具,比長期債券更具「貨幣性」。歷史資料顯示,國庫券在未償債務總額中所佔比例的升降,往往領先於通膨的長期起落,這更像是因果關係,而非簡單的相關性。本輪通膨週期的擡頭,其先兆便是 2010 年代中期開始的國庫券發行量回升,當時美國財政赤字首次出現順週期增長。

回購市場的放大效應: 近年來回購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也放大了短債的影響。由於清算機制的改善和流動性的加深,回購交易本身也變得更像貨幣。國庫券在回購交易中通常能獲得零折扣(zero haircut),從而實現更高的槓桿率,這些通過回購被啟用的國債不再是沉睡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而是轉化為可以推高資產價格的「準貨幣」。

流動性刺激: 發行策略的選擇對市場流動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當年度淨債券發行量相對於財政赤字的比例過高時,股市往往會遭遇麻煩。2022 年股市陷入熊市便是例證,這促使時任財長耶倫在 2023 年釋放了大量國庫券。此舉成功引導貨幣市場基金動用美國聯準會的逆回購協議(RRP)工具來購買這些短債,從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股市復甦。此外觀察顯示,短期國庫券的發行量與美國聯準會準備金的增長通常呈正相關,尤其是在疫情之後;而長期債券的發行則與準備金呈負相關。簡而言之,發行更多長債會擠壓流動性,而發行更多短債則會增加流動性。發行短債為市場提供了「甜蜜的刺激」,但當股市已處於歷史高位、投資者持倉擁擠且估值極高時,這種刺激的效力可能難以持久。

二、「財政主導」時代來臨,聯準會進退兩難

對於美國聯準會而言,資產價格非理性繁榮與消費通膨高企,疊加大量的未償短債,構成了一個棘手的政策困境。按照慣例,央行應對此局面本應採取緊縮政策。然而,在一個堆積了大量短期債務的經濟體中,加息將幾乎立刻轉化為財政緊縮,因為政府的借貸成本會隨之飆升。屆時,無論是美國聯準會還是財政部,都將面臨放鬆政策以抵消影響的巨大壓力。無論如何,最終的贏家都將是通膨。

隨著短期國債未償餘額攀升,美國聯準會在加息方面將束手束腳,越來越無法履行其完整使命。相反,政府龐大的赤字及其發行計劃將實質性主導貨幣政策,形成財政主導局面。市場已習慣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將大打折扣,而這還是在下一任美國聯準會主席上任之前的情況,下任主席很可能偏向白宮的超鴿派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轉變對市場的長期影響將是深遠的。首先,美元將成為犧牲品。其次,隨著政府債務加權平均期限的縮短,收益率曲線將趨於陡峭化,這意味著長期融資成本將變得更加昂貴。為了人為壓低長期收益率,量化寬鬆、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和金融抑制等政策工具被重新啟用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最終,這可能成為財政部的一場「勝利」。如果通膨足夠高,且政府能設法控制其基本預算赤字,那麼債務與 GDP 之比確有可能下降。但對於美國聯準會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慘痛的損失,其來之不易的獨立性將遭受嚴重削弱。

三、當央行不還手:鮑爾如何對抗川普炮火

在過去,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曾面臨來自時任總統川普的猛烈炮火。鮑爾的應對策略,展現了央行在政治壓力下的生存之道:

守則一:不談論川普。 鮑爾在公開場合會避免直接評論川普的批評,保持沉默。

守則二:被挑釁時不要還擊。 即使被巧妙地提及川普的攻擊,鮑爾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不正面回應。

守則三:堅持經濟話題,不談政治。 每當被問及政治壓力時,鮑爾都會將焦點轉回聯準會的雙重使命:低失業率與穩定通貨膨脹。他強調只會專注於可控制的事。

守則四:培養橢圓辦公室以外的盟友。 鮑爾積極走訪國會山莊,獲得了共和黨議員的一致讚賞和支持。聯準會內部也團結一致,捍衛主席的獨立性。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也曾致信恭賀鮑爾,稱他「表現得非常好」。

鮑爾的這種「不還手」策略,不僅為聯準會贏得了尊重,也鞏固了其在政治壓力下的獨立性。然而,隨著財政主導時代的來臨,聯準會的獨立性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結語:

美國財政部增加短期債券發行的策略,正悄然改變美國的貨幣政策格局,使聯準會的獨立性面臨嚴重威脅。這不僅可能推高通膨,更將使聯準會在應對經濟挑戰時束手束腳,最終形成財政主導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誰將真正影響全球最重要的利率,答案似乎正從聯準會主席鮑爾轉向財政部長貝森特。這場權力轉移的深遠影響,將是未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關鍵觀察點。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