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30億人直接“刷卡買幣”!加密貨幣卡VS傳統支付:誰能笑到最後?

在Web3走向主流的漫漫徵途上,“支付”始終是最被寄予厚望,卻也最步履維艱的賽道。長久以來,業界的夢想是打造一座無縫的橋梁,讓普通人能像使用信用卡一樣,輕鬆地在現實世界中使用加密資產。 2025年6月,這個夢想似乎迎來了兩個截然相反的腳注。一邊,是支付巨頭萬事達卡(Mastercard)攜手預言機龍頭Chainlink,高調宣布將爲全球逾30億持卡人開啓直接“刷卡買幣”的宏大藍圖。另一邊,卻是備受好評的U卡明星服務商Infini,黯然宣布全面關停其所有卡片支付業務,引發社群一片譁然。 一邊是傳統金融巨頭的雄心壯志,一邊是Web3原生探索者的無奈退場。這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不禁讓我們提出一個深刻的疑問:被視爲加密貨幣出圈利器的金融卡,究竟是通往大規模採用的康莊大道,還是注定要被傳統金融體系“卡脖子”的過渡性產品? 宏大願景 近日,支付巨頭萬事達卡與區塊鏈預言機項目Chainlink聯合宣布雙方已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徹底打通法幣與鏈上經濟之間的壁壘。這次合作的核心目標,是讓全球超過30億的萬事達卡持卡人,能夠直接使用他們的信用卡,在區塊鏈上安全合規地購買加密資產。 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合作聲明,其背後是一套極其復雜的技術與合規整合方案。根據雙方披露的信息,該系統由Chainlink負責串接,整合了包括Zerohash(負責合規與托管)、Swapper Finance(提供去中心化交易路徑)和Shift4 Payments(負責後端支付授權)等多個合作夥伴。Chainlink聯合創辦人Sergey Nazarov坦言,這是一場“極爲繁復、層層交織的技術合作”,其順利落地是多方協作下的關鍵裏程碑。 這一步的意義極其深遠。過去,市面上主流的加密貨幣聯名卡,其主要功能是“花幣”——將用戶錢包中的加密資產實時轉換爲法幣,用於刷卡消費。而萬事達卡與Chainlink打造的這條全新通路,則是反其道而行,讓信用卡成爲了直接的“買幣入口”,這意味着:未來用戶購買加密貨幣,可能不再需要經過註冊交易所、KYC認證、銀行轉帳等多個繁瑣步驟,而是像在亞馬遜購物一樣,輸入卡號即可完成。此舉直接面向全球數十億的現有持卡人,是迄今爲止加密貨幣觸及主流用戶潛力最大的一次嘗試。 萬事達卡區塊鏈與數字資產事業的執行副總Raj Dhamodharan強調:“全球用戶期待更順暢地連結加密資產生態,而我們正在開啓一條安全且創新的道路,重塑鏈上商務的可能性,加速加密資產在主流市場的接受度。” 萬事達卡的入局,似乎預示着一個由傳統金融巨頭主導的、加密支付“主流時代”即將到來。然而,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則消息卻爲這個美好的願景,蒙上了一層現實的陰影。 殘酷現實 Infini,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加密新銀行,其推出的U卡憑藉簡潔的界面、穩定的理財收益和流暢的支付體驗,在亞洲幣圈廣受好評,一度被視爲Web3支付落地的典範。然而,就在6月,Infini突然在官方社群宣布,將立即關停旗下所有卡片支付服務。這一決定背後的原因,恰恰揭示了當前加密金融卡賽道最核心的困境。 Infini共同創辦人Christine在社群中坦言,關閉卡片業務是出於極其無奈的商業考量:“原因是合規成本極高,利潤極其稀薄,運營極其沉重。目前to C(面向消費者)卡業務佔據了99%的時間和成本,貢獻了0收入。”她將這種依賴傳統金融體系的加密卡業務,比喻爲一個設計精美的“iPod nano”,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終將被像“iPhone”一樣更具革命性的Web3原生方案所取代。 知名區塊鏈媒體人ColinWu對此評論道:“U卡確實難,脖子卡在傳統金融那邊,你流量體驗做得再好,一點用都沒有。”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要害。所謂“卡脖子”,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成本黑洞:Web3新創公司若要發行能在全球刷卡的金融卡,仍然必須依賴Visa或萬事達卡這樣的核心清算網路,並且無法繞過發卡銀行、收單機構等層層中介。每一層中介都會抽取手續費,導致最終的營運成本遠高於傳統信用卡。利潤困境:爲了與Web2信用卡競爭,吸引用戶使用,加密卡公司往往需要提供手續費減免甚至現金反饋。在自身成本高昂的情況下,這意味着每多一筆交易,就多一筆虧損。這種“燒錢補貼”的模式,對於沒有雄厚資本的新創公司而言,根本難以爲繼。合規迷宮:整個流程還涉及到極其繁瑣的監管、風控、KYC(了解你的客戶)和AML(反洗錢)審核。這些合規環節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也讓產品的靈活性大打折扣。 Infini的遭遇證明,即使一個團隊擁有優秀的產品設計和執行能力,只要其業務的核心路徑被傳統金融體系牢牢掌控,最終也很可能因爲無法承受高昂的“過路費”而被迫轉型。 模仿Web2,還是創造Web3? 萬事達卡的宏圖與Infini的退場,恰好代表了加密支付領域的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以及它們各自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路徑一:自上而下的整合(萬事達卡模式) 由傳統金融巨頭主導,利用其現有的龐大網路、用戶基礎和合規能力,將加密資產“整合”進現有體系。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夠快速觸及主流人羣,但缺點是,遊戲規則完全由傳統巨頭制定,Web3的去中心化、低成本等核心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會被削弱。 路徑二:自下而上的革命(Infini的新方向) 由Web3原生團隊主導,在意識到“借道”傳統金融此路不通後,轉而專注於開發完全去中心化、不依賴銀行體系的加密原生解決方案。Infini在公告中便強調,未來將“放棄中心化路徑”,全面擁抱去中心化支付方案,並專注於資產管理等更能發揮Web3優勢的產品。 Infini的撤退,並非加密支付的失敗,而是一次代價高昂的市場教育。它告訴所有Web3的創業者:試圖在傳統金融的框架內,去復制一個Web2的產品,很可能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真正的革命,或許不在於讓加密貨幣變得更像信用卡,而在於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不被“卡脖子”的金融互動邏輯。 萬事達卡的計劃無疑令人興奮,它可能成爲未來幾年引導數億用戶初探加密世界的重要入口。但從長遠來看,Web3的星辰大海,依然在於那些能夠擺脫舊有束縛、創造出原生應用場景的探索者們。Infini的故事,正是這場偉大探索中,一次清醒而必要的轉向。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