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加密交易所的身分看似明確——它們是用戶買賣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幣種的地方。但到了2025年,這個定義正悄然松動。隨着市場的演化、用戶需求的升級,以及傳統金融與鏈上世界的融合加速,加密交易所正在經歷一次深層轉型:從“幣圈中心”向“股票資產入口”演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變化之一,就是交易所開始將傳統資產引入鏈上生態——代幣化股票、鏈上債券、穩定幣利率市場等正在逐步鋪開。投資者不再滿足於“炒幣”,而是希望在同一個帳戶、同一種資產(如USDT)體系下,完成對股票資產的配置。
股票的吸引力無需贅言。科技巨頭強勁增長、流動性充沛、上市公司質量穩定,是許多新興市場用戶眼中的“終極資產池”。但對大量投資者而言,參與股票依舊意味着各種不便:跨境開戶手續繁復,交易時間與本地時差錯位,且難以直接使用加密資產參與。
而另一方面,鏈上投資者正快速成熟。他們對USDT、ETH等穩定資產的使用已相當熟練,習慣於去中心化、無需許可的資產管理方式。他們不願意“繞地球一圈”去開戶或換匯,而是希望用加密錢包“一鍵投資股票”。
於是,一個新的需求缺口正在成形:在鏈上直接投資股票,支持碎股、可以槓杆、24/7全天候交易。
在這個趨勢之下,交易所開始嘗試變形。但並不是所有平台都有資格先動手。註冊用戶規模成爲決定平台能否“向傳統資產要增長”的關鍵門檻。
以Gate爲例,平台在2025年6月宣布股票註冊用戶數突破3,000萬,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這一體量,不僅意味着已有足夠用戶基數來試水新產品,也表明其在新興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東歐、日韓)已建立起穩定的信任網路。
用戶數還意味着什麼?意味着:
平台可以在不引入法幣的前提下,直接用USDT支持大規模交易;
用戶無需重新學習復雜的傳統金融流程,而是在原有交易習慣中平滑過渡;
社群自帶教育功能,新產品一旦跑通路徑,可通過裂變式傳播迅速推廣。
這種路徑,顯然比“純Web2金融機構上線鏈上服務”更高效,也更貼近年輕用戶。
最近,Gate推出的 xStocks 股票專區引起了行業關注。在這個專區內,用戶可以用USDT直接交易標的股票代幣,如 TSLAx、AAPLx、SPYx 等,並支持合約交易、槓杆、碎股、無休時段交易等功能。
這意味着:用戶不僅可以“買入蘋果”,還能做空特斯拉,對沖納指波動,甚至在凌晨股票盤後做T+0操作。而所有這些操作,都在一個加密平台上完成。
這不是Gate首次探索加密與傳統金融的交界地帶,但卻是一次標志性的突破。因爲相比DeFi協議中尚未解決的流動性與合規問題,或者其他交易所對代幣化股票的短期試水,xStocks的上線更接近一個真實、長期運營的交易產品體系。
當然,這也不是Gate一家在嘗試類似方向。Binance、Bitget、OKX等也在探索不同路徑,比如推出鏈上理財、支持Web3支付、嵌入AI分析助手等。但在“資產產品”的邊界拓展上,Gate這一次屬於“領先試水”的陣營之一。
從功能上看,今天的頭部加密平台越來越像一個“股票資產集成器”:
而在這場競速中,誰能提供更多資產、服務更廣泛的用戶,誰就有機會獲得下一輪加密金融的結構性紅利。
Gate突破3000萬用戶的節點,也許正是一個行業信號:具備產品能力、用戶基礎與股票覆蓋的交易平台,正準備喫下更多“原本不屬於幣圈”的金融市場份額。
如果說早期交易所是“幣圈淘寶”,幫助人們買賣數字貨幣;那麼2025年的交易所,更像是“股票金融的微信”,承載着資產遷移、支付結算、槓杆策略、鏈上管理等更復雜的功能。
而在這場平台能力與產品深度的競賽中,誰最先完成向“多資產綜合平台”的轉型,誰可能在下一個週期喫到最大的蛋糕。
Gate只是第一批動手的代表之一,但背後映射出的,是整個行業賽道的重新洗牌。
過去十年,加密交易所的身分看似明確——它們是用戶買賣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幣種的地方。但到了2025年,這個定義正悄然松動。隨着市場的演化、用戶需求的升級,以及傳統金融與鏈上世界的融合加速,加密交易所正在經歷一次深層轉型:從“幣圈中心”向“股票資產入口”演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變化之一,就是交易所開始將傳統資產引入鏈上生態——代幣化股票、鏈上債券、穩定幣利率市場等正在逐步鋪開。投資者不再滿足於“炒幣”,而是希望在同一個帳戶、同一種資產(如USDT)體系下,完成對股票資產的配置。
股票的吸引力無需贅言。科技巨頭強勁增長、流動性充沛、上市公司質量穩定,是許多新興市場用戶眼中的“終極資產池”。但對大量投資者而言,參與股票依舊意味着各種不便:跨境開戶手續繁復,交易時間與本地時差錯位,且難以直接使用加密資產參與。
而另一方面,鏈上投資者正快速成熟。他們對USDT、ETH等穩定資產的使用已相當熟練,習慣於去中心化、無需許可的資產管理方式。他們不願意“繞地球一圈”去開戶或換匯,而是希望用加密錢包“一鍵投資股票”。
於是,一個新的需求缺口正在成形:在鏈上直接投資股票,支持碎股、可以槓杆、24/7全天候交易。
在這個趨勢之下,交易所開始嘗試變形。但並不是所有平台都有資格先動手。註冊用戶規模成爲決定平台能否“向傳統資產要增長”的關鍵門檻。
以Gate爲例,平台在2025年6月宣布股票註冊用戶數突破3,000萬,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這一體量,不僅意味着已有足夠用戶基數來試水新產品,也表明其在新興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東歐、日韓)已建立起穩定的信任網路。
用戶數還意味着什麼?意味着:
平台可以在不引入法幣的前提下,直接用USDT支持大規模交易;
用戶無需重新學習復雜的傳統金融流程,而是在原有交易習慣中平滑過渡;
社群自帶教育功能,新產品一旦跑通路徑,可通過裂變式傳播迅速推廣。
這種路徑,顯然比“純Web2金融機構上線鏈上服務”更高效,也更貼近年輕用戶。
最近,Gate推出的 xStocks 股票專區引起了行業關注。在這個專區內,用戶可以用USDT直接交易標的股票代幣,如 TSLAx、AAPLx、SPYx 等,並支持合約交易、槓杆、碎股、無休時段交易等功能。
這意味着:用戶不僅可以“買入蘋果”,還能做空特斯拉,對沖納指波動,甚至在凌晨股票盤後做T+0操作。而所有這些操作,都在一個加密平台上完成。
這不是Gate首次探索加密與傳統金融的交界地帶,但卻是一次標志性的突破。因爲相比DeFi協議中尚未解決的流動性與合規問題,或者其他交易所對代幣化股票的短期試水,xStocks的上線更接近一個真實、長期運營的交易產品體系。
當然,這也不是Gate一家在嘗試類似方向。Binance、Bitget、OKX等也在探索不同路徑,比如推出鏈上理財、支持Web3支付、嵌入AI分析助手等。但在“資產產品”的邊界拓展上,Gate這一次屬於“領先試水”的陣營之一。
從功能上看,今天的頭部加密平台越來越像一個“股票資產集成器”:
而在這場競速中,誰能提供更多資產、服務更廣泛的用戶,誰就有機會獲得下一輪加密金融的結構性紅利。
Gate突破3000萬用戶的節點,也許正是一個行業信號:具備產品能力、用戶基礎與股票覆蓋的交易平台,正準備喫下更多“原本不屬於幣圈”的金融市場份額。
如果說早期交易所是“幣圈淘寶”,幫助人們買賣數字貨幣;那麼2025年的交易所,更像是“股票金融的微信”,承載着資產遷移、支付結算、槓杆策略、鏈上管理等更復雜的功能。
而在這場平台能力與產品深度的競賽中,誰最先完成向“多資產綜合平台”的轉型,誰可能在下一個週期喫到最大的蛋糕。
Gate只是第一批動手的代表之一,但背後映射出的,是整個行業賽道的重新洗牌。